于珍号济川,1884年生于辽宁铁岭,1906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学习,1911年毕业后回国,曾任东北陆军第十师师长、第六师师长、第十军军长兼第八师师长、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高级参议等职,是东北军的元老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于珍拒任伪职,保释辽宁抗日义勇军第五军区总指挥高荫周出狱。七七事变后迁至北平,于珍再次拒任伪职,掩护和支持中共地下党员从事地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珍先后任民革辽宁省委委员、辽宁省政协常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员、参事室参议等,1959年秋在北京病逝。

于珍是一个性格耿直、治军严明、严于律己的人,他不抽大烟、不饮酒、不纳妾、不打牌、不扣军饷,被称为‘五不将军’。

于济川公馆,“于济川公馆是民国名人于珍(于济川)的官邸,始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据文物专家介绍,于珍是在自己30多岁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修建了这座官邸。目前,沈阳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仅有10多处,于珍公馆是现存老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法式建筑。”

于济川公馆在建筑用材上十分讲究,门窗木料选用的都是上好的红木。据说,公馆的设计者是一位法国工程师。在公馆朝街的方向,有对称的两座巍峨高耸的方形雕龙石柱,相拥着铁栏杆大门。院内原址前有假山、花草树木,后有花园。在公馆东、西厢房朝街一面的墙上,有栩栩如生的欧洲人物塑像。公馆中间这座楼房就是所称的“虎楼”,建筑面积约一千六百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在三楼高处有尖顶,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地下室有半圆形窗户高出地面。

 这座主楼整体建筑,平面呈凸形,设计精巧,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美观大方,具有欧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主楼正门前开阔、宽敞,在东西两侧,有对称的十级梯形台阶弧旋通向正门。

在一楼门前有抱厦,以四根圆形水泥廊柱支撑棚顶,下为雨搭。二楼和三楼正中皆有半圆弧形的阳台。主楼上中下三层,在其正中及左右两侧,皆有宝瓶式的雕空护栏,庄重、典雅,十分华丽。抱厦的棚顶上绘有精美的油画,油画中表现的应该是小天使。“虎楼”的楼梯很精美,木料选用的都是上好的红木。据说楼梯扶手的球状顶饰是玉制的,足以显示出当年这所宅第主人身份和地位的高贵。

 在于济川公馆的西面,有四栋小楼。这四栋小楼中有三个不久前仍住着人家,另一栋破损。这四个小楼的格局和样式完全相同,只是南面的两栋门向南开,北面的两栋门向北开。这4栋建筑曾是于济川四位姨太太的住所,这块有点疑问,值得推敲?,目前已经被定为于济川公馆的附属建筑。

于珍,号济川(1887年-1959年),铁岭县西堡乡人。1906年6月被清政府选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1911年5月毕业。回国后,先后任陆军步兵中校、奉天督军署参谋兼警务处视察长、东三省特别警察总监理处副处长、奉军第二补充旅旅长、镇威军第十师师长,第十军军长等职。1927年6月间,于珍带领安国军第十军在进军河南作战时失败,被张作霖免去了第十军军长职务,后改任京绥方面检阅使。1929年,于珍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高级参议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于济川和不少原东北军军官一样投身抗日活动,多次掩护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特派员黄宇宙,使黄宇宙在联系唐聚五抗日武装等多项任务中完成使命。“七•七”事变后,于济川搬至北平闲居。1946年,于珍曾任东北行辕中将参议。

2004年3月22日,于珍公馆被沈阳市文物局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于济川公馆被公布为沈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于济川公馆被定为辽宁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不可重复,但历史可以回顾,我们一起去追寻历史老建筑,去回忆一下历史本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