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品种在中国的历程

花生在中国的几百年栽培历史中,一直是匍匐型小粒花生龙生型品种和匍匐型大粒花生普通型品种。新中国刚解放时的生产力条件主要是人工栽培、收获,所以匍匐型品种有很多特点制约着花生的发展:

1、收获困难,易落果;

2、生长期长,复种指数低。

解放后,在中国花生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为了适应我国的现实生产条件,花生品种的选育上以结果集中的直立型花生为目标。

这个过程中代表性的品种是山东的伏花生和广东的狮头企,这两个品种都是典型的直立型品种,可满足我国人工栽培条件下的需求,所以发展很快,也为我国花生面积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我国花生品种的发展历史,有以下几个变化:

1、高产品种代替了低产品种(产量优先)

2、早、中熟品种代替了晚熟品种(有效解决粮油矛盾)

3、直立型品种代替了匍匐型品种(适应生产力水平)

那么,匍匐型品种真的不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不少的匍匐型品种有抗风、耐旱、耐瘠等优点,丰产潜力也不小,如能实现机械化收获,匍匐型品种亦有发展前途。随着当下我国花生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会不会出现品种类型的变化,我们共同试目以待吧。花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