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年代,特别是突围战,还是转移战场的时候,机动力,行军速度是超过一切的第一位。那么,伤员该怎么办呢?毕竟带着大批伤员,就会极大的影响行军速度。法国1918年启用的“红十字列车”是世界上第一列“医院列车”,而我们现在也有了军用医院列车。


那么在战争年代呢?首先是四野为例子,当时在三下江南战役,就组建了8支野战手术部队,为第一线伤员,在前沿就可以进行手术。还为伤员发伤票,在纵队,师和团都建立伤员后送制度。

在各个野战兵站,都有医疗收容所,救治伤病员都是就地利用民房,,根据房屋情况开设急救室、手术室、换药室、药房、厨房等。同时,动员群众“村村办医院,户户设病房,人人当看护”的办法,医院分派医疗小组,走村串户分散治疗。


而且,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实际上,就可以不断消灭敌人,也让敌人不敢过分追击和靠近,对于后送和保护伤员,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动不动就把对方部队全部歼灭,一会吃个团,一会吃个师,连逃跑的机会都不给,这也太吓人了。可以极大地动摇对方的军心。

最后导致,对手根本不敢过分追击和靠近。还可以极大降低对方战斗力,一旦被歼灭,部队番号没了,有经验的老兵一个不剩了,要想重建就极其困难。如果仅仅是被击溃,剩下的人员反而成了有经验的老兵,战力加成;再抓几个壮丁、上边拨付一批军火,队伍就又恢复了。


歼灭一支部队,新兵老兵军官一锅端,再重建这支部队的番号容易,想要再达到同等战斗力就难了,军队是个讲荣誉讲传统的地方,被连根拔后这支部队的精气神就不在了,对友邻部队士气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到了半岛战争时期,各个医疗队队员们在前方极为艰苦的环境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接近火线的战地里,队员们自己动手搬运石块、砍伐树木、搜集弹片和敌机残骸,修建手术室、升降手术台、洗浴室、治疗室、输液架以及其他医疗用具和设备。


部队向前进,医疗队就向前进,伤员转送机构就向前进。当时,进攻战役连营救护,防御战连营救护,抢救和后运时机,军师团各级卫勤组织,后送工作,轻伤员就地治疗,救护所展开和组织,卫生防疫,药材供应,都是有着严格规定的。而且,各个兵站分布,医院建设,医疗范围也有严格的规定。


到后来79年对越反击战,其中又以头颈部、胸背部和多处伤为主,伤情比较复杂,救治任务相当繁重。卫生勤务力量以火线抢救、早期治疗和及时安全后送三个环节为工作重点。截至1979年12月底,医院收治的伤病员已有94.01%治愈出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