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家以恒瑞医药、深圳迈瑞等市值龙头为代表的A股公司,加上4家以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为代表的港股医药黑马,再加上无锡药明康得和上海复星两家横跨A+H股的老牌明星医药企业,恒生指数最新推出的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显得来势凶猛,资本市场对于医药版块的热度未减,也由此可见一斑。可以看到,这十家公司跨越创新药、仿制药、血制品、生物药、CRO、CDMO、医疗器械、互联网等领域,均为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较好成绩且市值表现处在行业前列的企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生物科技这个迅速发展的行业。

作者:杨昕媛

4家以恒瑞医药、深圳迈瑞等市值龙头为代表的A股公司,加上4家以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为代表的港股医药黑马,再加上无锡药明康得和上海复星两家横跨A+H股的老牌明星医药企业,恒生指数最新推出的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显得来势凶猛,资本市场对于医药版块的热度未减,也由此可见一斑。

2020年3月23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推出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这基本上可以看做是恒生指数首次专门针对生物科技来推出一个指数。按恒生指数官网,目前其共有20支指数,共覆盖香港上市、内地上市以及跨市场三个主题,包括像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较为人所熟知的指数。

但在已有的指数中,第一尚缺少专门针对生物科技类公司的指数,第二已经存在的指数中对医药企业的覆盖相对来说还是很少,港股的医药龙头公司中国生物制药和石药集团是比较受关注的两家公司,也均被纳入了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同样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还有国药控股,但也仅限于这样少数的几家公司。

而最新推出的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顾名思义,是反映在香港或中国内地上市并符合互联互通交易资格,总市值位列首五十名的生物科技公司之整体表现。

恒生指数公司表示,该项指数中的生物科技公司是于恒生行业分类系统的业务子类别中被界定为“生物技术”“药品”或“医疗保健设备”的公司。该项新跨市场指数为对生物科技这个迅速发展行业有兴趣的产品发行商提供可交易基准。这一指数每隔两秒计算及做即时发布,其具体的选股范畴有两个标准:合资格透过港股通进行买卖的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及合资格透过沪股通及深股通进行买卖的A股。

而从挑选标准来看,首先是港股最近六个月的日均成交额最少二千万港币;A股最近六个月的日均成交额最少二千万人民币;此外恒生行业分类系统中属于药品、生物技术、医疗保健设备任意一项业务子类别的公司,拥有候选资格。

成分股公司数目固定为50间,按照最近12个月的平均公司市值挑选首50间已满足候选资格的公司。而3月23日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也推出了截至2020年3月20日比重最高的10只成分股公司。

可以看到,这十家公司跨越创新药、仿制药、血制品、生物药、CRO、CDMO、医疗器械、互联网等领域,均为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较好成绩且市值表现处在行业前列的企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生物科技这个迅速发展的行业。

01、恒瑞领衔,中国生物制药等龙头公司被纳入

2020年3月15日,EndpointsNews列出了最新版全球药企TOP50排行榜。中国有6家上市公司进入了此次榜单,分别为恒瑞医药(第22名)、豪森药业(第29名)、药明生物(第33名)、中国生物制药(第36名)、石药集团(第41名)和百济神州(第47名)。这也代表了中国药企市值排名,其中恒瑞医药市值为559.8亿美元(3960亿元,按今日汇率),百济神州市值为121.9亿美元(862亿元)。

恒瑞医药的市值在全球制药企业中已经能排到约20位左右,而营收规模仅能排在40位左右,相对海外药企估值显得偏高。天风证券认为,有几点原因决定了外界给予恒瑞较高的估值:

首先恒瑞有业绩增速上的优势。2017~2019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4.71%、26.5%、33.7%;其次是由于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中国医药龙头还尚未开启大规模国际化,随着迈向全球市场,还具备更大的业绩增长空间。

第三点是恒瑞抓住了I-O免疫浪潮,推出了PD-1这样划时代的产品,且PD-1之后还有多个几十亿级别的品种(PARP抑制剂26亿级、CDK4/6抑制剂40亿级、PD-L1抑制剂30亿级等等),管线布局的宽度可对标国际制药巨头。另外由于恒瑞与海外成熟药企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海外大药企普遍已经处于成熟期,甚至不乏“八年老店”。而如果将2018年视作国产创新药的元年,恒瑞仍处于成长期。随着更多创新药的获批,参考海外大药企估值提升的经验,密集创新药获批之后便是估值与市值的双双提升。

中国生物制药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医药行业千亿市值俱乐部的企业之一。而在基于处方药销售排名的2019年度全球制药50强中,中国生物制药的排名一度超越恒瑞,在处方药销售额上高于恒瑞。

这得益于中国生物制药“首仿之王”的名号。出色的研发硬实力与专利挑战、立项决策等软实力使得其在高壁垒仿制药领先于竞争对手,比如近期获批的高难度的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首仿药,2019年原研于中国销售额为56.25亿元,打破了呼吸吸入市场为进口企业垄断的局面。此外还有干粉吸入剂等呼吸制剂、专利挑战托法替布、奥贝胆酸等重磅首仿,使得中国生物制药仿制药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石药集团也是被行业公认典型的从仿制药到仿创结合,向创新药企转型的成功案例。2019年前三季度,石药集团的恩必普销售额高达40亿元;抗肿瘤产品线在销售团队扩充+下沉扩面的推动下,也实现了超过20%的增长。但业界对石药集团的期待在于其不断完善的研发创新布局。2019年12月,石药集团的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获得美国FDA的505(b)(2)新药上市批准,不仅证明了自身研发实力,也意味着国际化布局的加深。

02、生物制药新秀

作为2010年左右成立的生物制药领域新秀,百济神州和药明康德、药明生物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由经典的科学家+企业家组合的百济神州,一出生就被成为新药研发领域的最佳拍档,2016年,在中概股纷纷退市的大环境下,百济神州却逆势而上,成为国内屈指可数赴美上市的创业型生物技术公司,可见资本市场对其的重视。

从产品上,百济神州的布局是高举高打的PD-1和BTK抑制剂;营销上,百济神州高薪挖来了辉瑞的吴晓滨,且早在2017年就试水与新基公司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提前“磨炼”营销队伍和铺垫国际化。从这些布局中不难看出百济神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决心与行动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行业来说,百济神州仍然是新秀的角色,BMS收购新基使得百济神州间接受到影响,其自主研发的PD-1和BTK抑制剂究竟表现如何,仍然需要时间来验证。

药明康德集团下的无锡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则是在中国新药研发转型浪潮下迅速崛起的典型性代表。随着全球医药CRO行业景气度提升,国内医药CRO行业高速发展,据Frost&Sullivan统计,全球CRO市场规模在2017-2022年将增至727亿美元,我国CMO/CDMO行业2018年的市场规模为370亿元。同时,我国CRO行业维持高景气度。药审改革加快审评速度、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倒逼药企向创新药转型、加入ICH与国际接轨,这些因素共同促进药企加大研发投入,同时一级市场小型创新药企业融资活跃,科创板、港股提供更多可能的资金来源。全球CRO产业链正逐渐向中国转移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因素。

而拥有先发优势,对于人才、技术、资本的强大整合能力使药明康德成为同类公司中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药明康德在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成长为全球少有的一体化布局CXO,通过CRO+Venture的模式也成功突破了传统CXO业务的天花板。

复星医药同样作为中国传统制药企业的代表,但却利用产业整合的能力与恒瑞、石药等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其从2008年开始就开始搭建自身创新小分子药和生物大分子药平台,先后去美国寻找人才和技术,孵化出复创和复宏汉霖等一批生物创新企业。如今,复宏汉霖已经于港交所上市,首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已经上市销售一年。

03、深耕高壁垒赛道

沃森和长春高新的特色则是选取并扎根蓝海赛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代名词。

沃森从传统疫苗起家,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的基因,聚焦“疫苗+生物制品+血制品”领域,向创新疫苗、单克隆抗体发展。目前,沃森生物最受关注的重磅产品13价肺炎疫苗已经处于审批尾声。13价肺炎多糖结合疫苗是当之无愧的“疫苗销售之王”,2018年全球销售额58亿美元,沃森的产能优势和销售能力也一直被认可。

而沃森生物的国际化布局也领先于行业开始,早在15年前,其控股子公司就与盖茨基金会签署《低成本HPV疫苗开发和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协议,获得盖茨基金会项目基金支持,13价疫苗的相关合作也在协商当中。

2019年6月,长春高新以56.37亿元的“天价”收购金赛药业29.5%的股权。加上之前已经持有的金赛药业70%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长春高新将持有金赛药业99.5%的股权。

长春高新从未停止对金赛药业剩余股权的追逐,可见金赛药业本身的“含金量”。其是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拥有亚洲最大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线,也是国际唯一的长效、水剂、粉剂三大系列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基地。

中国矮小症儿童数量超过500万人,随着家长对青少年身体发育不断重视,其市场规模和渗透率都在不断扩大。且生长激素受医保影响较小,金赛药业在产品、技术、规模、价格、渠道等各方面积累的优势,以及作为生长激素行业剂型最全、市场份额最大的龙头企业,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利润奶牛”。

除了金赛药业,长春高新旗下长春百克也有众多重磅产品值得期待。比如2020年2月,长春百克启动了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超过2.5万人的III期大型临床试验,其是默沙东Zostavax的仿制疫苗,2017年后者全球销售额6.68亿美元,而GSK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上市第二年就大卖超过20亿美元。

04、两大子行业代表

迈瑞医疗和阿里健康,分别代表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

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增长,从2006年至201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89%。同时,政策红利不断显现,国家推行分级诊疗政策,基层市场需求迅速放量。加速进行进口替代,国家对国产医疗器械的扶持,鼓励国产器械技术创新。

迈瑞医疗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领头羊,一直保持独立自主的研发体系,其在全球设有八大研究中心,一直保持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加上外延并购,迈瑞医疗加速产品向高端领域升级。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和专业化的售后服务体系、国际化战略都使得迈瑞医疗有巨头之势。迈瑞医疗的市值在2020年3月一度突破3000亿元。

迈瑞医疗有三大主营业务,其一生命信息与支持:核心产品监护仪优势显著,呼吸机、输注泵、灯床塔、AED等子产品增长迅速;其二是体外诊断:增速最快,品类齐全,进口替代空间大,化学发光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点,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其三是医学影像:突破高端壁垒,引领世界技术。

阿里“大健康生态”的载体阿里健康,从最初的电子药品监管码逐步发展成追溯平台、医药电商、消费医疗、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五大业务板块,涉及患者、医院、医生、医药、保险多方角色。

目前阿里健康的核心盈利来源是医药电商自营业务,涵盖了阿里健康大药房、阿里健康海外旗舰店和阿里健康旗舰店。而中金公司此前曾分析认为,一系列对B端、C端的赋能业务不仅为阿里健康铸就护城河,也能反哺公司核心业务实现更强的粘性和更高的市占率。

互联网医疗企业经过几年的爆发性发展,目前相关企业已经摸索出成型的业务,但更多的想象力还在发掘,这也正是阿里健康成为互联网健康医疗行业的代表性企业的原因。

原标题:重磅!恒生推出生物科技最新指数,首批成分股公司曝光,恒瑞、石药等悉数入围,还有谁将加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