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彩昌宁】白沙坡怀古

大田坝白沙坡坟岭岗古墓葬群,如定格了的一段历史,被安置在澜沧江畔昌宁这块土地上。从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中期直到今天,历史悠悠转转历经无数朝代,多少英雄美人,多少楼台亭榭,都随风流云散,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然而白沙坡上的墓葬群依然存在,虽然已被林木荒草层层覆盖,深埋在厚厚的红土里,但它依然能让你抚摸到历史的温度。

白沙坡坟岭岗古墓葬群位于大田坝乡集镇东南 1 千米处,由几座白沙小丘与山冈组成,故此得名白沙坡。白沙坡的几座山冈皆坐南向北伸延,守望着逶迤东去的大田坝河谷。

历史回溯到 1976 年 8月,集镇附近铁匠寨的一个放牛娃,到乡政府东侧面白沙坡山腰放牧,在水牛踏陷出的一个土坑内发现铜斧 41 件,铜剑、带钩、剑鞘各 1 件。1981 年 3 月,新寨社村民在小岔洼挖地挖出铜斧 1 件。1982 年 10月,地、县文物工作者在白沙坡坟岭岗获得铜剑 2 把、铜矛 2 柄。1992年 3 月,县文管所在白沙坡坟岭岗征集到修水库时推出的铜剑 3 把、铜矛 2 柄。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94 年 4 月初,省地县文物工作者先遣队首先对白沙坡一带进行了试掘,确定了坟岭岗为墓葬中心区位置的发掘点,5 月正式对大田坝白沙坡坟岭岗青铜时代墓葬群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经过 20 多天的发掘,共发掘 850 多平方米,发掘竖穴土坑墓 46 座,出土随葬品 200 多件。其中铜镯 106 件、铜剑 10 把、铜矛 6 柄、铜銎铁矛1 个、铜臂饰 18 个、蝶形铜饰 16 个、铃形铜饰 11 个、鱼形铜饰 7 个、陶纺轮 3 个、石纺轮 2 个、坜石 1 个、陶罐 1 个、纺织品(残片)3 片、孔雀石珠若干颗。青铜兵器有山字格螺旋纹茎剑、三叉格剑、矛、镦、臂甲;装饰品有镯、钏、指环、牌饰、铃、花形饰、鱼形饰、蝉形饰、管形饰,其中花形饰、鱼形饰、蝉形饰、管形饰是出土随葬品中最富地域特色、个性色彩的器物。所发掘的 46 座墓葬中有 35 座有随葬品,其中 20 座女墓,15 座男墓。女墓多出青铜饰品和陶石纺轮,男墓随葬品多为剑、矛、铜饰牌、铜镯、孔雀石珠等。

从出土的青铜器物造型演变和铜銎铁矛伴出的现象看,专家推断坟岭岗古墓葬群的形成大至为三个阶段,一期墓葬的年代大约在战国初期,二期墓葬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三期墓葬的年代为西汉早期,距今2400—2100 年历史。

白沙坡坟岭岗战国时代墓葬的科学发掘,是云南省澜沧江以西首次进行青铜时代墓葬的科学考古。所出土的大批随葬品,不仅为云南省青铜时代的考古研究增添了大批实物资料,而且丰富了云南的青铜文化宝库,对研究澜沧江以西地区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口分布、民族渊源、丧葬习俗、纺织技术工艺等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空寂的群山,承载着千年的岁月;古战场雄浑的场面,录进沧桑变幻的历史记忆里。悠悠千载,哀牢国早已化为符号,而哀牢青铜器、哀牢文化遗存则是鲜明的存在,它们早已深深植入昌宁大田坝——哀牢古国的后花园。(文 / 赵汝忠 图 / 罗文昌)

近期热文

【五彩昌宁】彝山 • 汉子 • 茶

【方言土语】大九甲人赶街

【民俗】开门、入宅习俗

【真相】喝酒你是哪一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