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辉(中)正在和社员们查看菌棒的生长情况。 刘禹彤摄

【唐山新力量·创业80后】

众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孙辉

热心带领大家致富的“农业保姆”

盛夏八月,在遵化市平安城镇众鑫食用菌合作社香菇种植大棚内,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碌地检查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合作社理事长孙辉望着这些饱满的菌棒,喜不自胜:“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丰收了”。孙辉正是这个合作社的创始人。该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现有社员1300多人,共建有566个菌棚,带动周边3000多户村民通过栽培食用菌致富。

1.失败了就从头再来

孙辉今年33岁,出生在遵化市平安城镇平三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中。幼时的他对父母“泥巴裹腿”的样子印象深刻,偶尔也会想象自己未来成长为一个勤劳农民的模样。2001年以前,他和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每天忙于田间地头,偶然在电视上听了一次青年创业者的激情演讲,令他心潮澎湃,当时就想:“我要创业,失败了大不了再回家种地!”

在创建合作社之前,孙辉做过很多尝试。细心调研市场之后,他选择干起了挂车配货生意,四处筹集了启动资金,买了两部大车,几乎24小时泡在运输行当里……可是由于经验不足,两年后,这次创业以失败而告终,赔了将近40万。在这之后,他也经营过采砂厂的生意,但不过两年也已失败告终。

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选择的创业之路咬着牙也要走下去。2003年前后,孙辉又想方设法申请到10万元贷款,转型干起了生猪养殖。“父亲从我小时候就干这一样,当时家里养了几头老母猪,也能赚几千块钱,所以我也想试试。”经过一番辛勤的付出,他终于得到了回报。五年内,他办的养猪厂的生猪养殖规模位居全市第二位。养猪厂的收益不仅能还清所有欠款,还为他积累了近百万的资产。

“我当时特别想把这一行做得更大。但等到2005年左右,生猪掉价,养猪不赚钱,只好逐渐缩减生猪规模。”孙辉回忆说。

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他没有安于现状,又把目光放在了平安城镇的主导产业——食用菌种植上。“其实这个产业在我们这有20多年历史了,身边的老乡们种香菇的特别多。看到这一行前景很好,我就想扶持老百姓种香菇。”2008年,他投资20万元在自家承包地里盖了两个食用菌大棚。起早贪黑地学习和经营,使他这一年赢利近8万元。

初尝成功的他,更加坚定了把食用菌事业做大做强的决心。2010年,他又投资近120万元,建立了标准化食用菌大棚9个,年纯利润达到了40多万元。他逐渐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食用菌“土专家”,技术上的事大伙儿都喜欢找他咨询,每次他都不厌其烦地解答。因为他知道,老百姓卯足了劲儿创业,太难了,输不起!

2.走上规模经营之路

诚信经营为他赢得了机遇。2013年,他成功与北京中菌菌业有限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双方共同投资建立了众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孙辉对大棚培育食用菌有经验,但对菌棒的大规模生产一无所知。合作社刚开投入运营,由于合作双方对技术把关不够严格,生产不足十天出了问题:由于菌棒的生产量大,灭菌时间过长造成菌棒酸性过大。“当时菌丝不吃木屑了,我们损失了几十万棒,赔了100万元左右。”孙辉回忆,因为筹建合作社资金压力大,菌棒受损还要赔老百姓钱,自己当时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觉,合作社的发展也一时陷入了低谷。

这次事件也引起了他的反思:过去在大棚里种食用菌的时候,细心管理似乎并没有多重要。但在规模生产合作社里,一点疏忽马虎大意都不能有,得更加用心把事做好。

北京的合作方在应对此次危机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消极,在合作社生产的第二年不再继续追加投资。孙辉只能借钱继续维持合作社的经营。

在最困难的时候,遵化市政府为合作社的社员找来970多万的助农贷款;几乎在同时,遵化市农业局帮助合作社申请到了省农业厅的农业化现代产业园区的补贴50万元。这些资金的注入有效缓解了当时的企业困境,等于为合作社雪中送炭。

2014年,孙辉带领社员们积极推进机械化菌棒生产,进行大量试验,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合作社为社员们提供菌棒、菌种及全程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产品,最大限度确保他们获利。就在这一年,合作社扭亏为盈。

“我们是农民雇来的‘农业保姆’。”孙辉风趣地说道。近年来,不少农村地区告别一家一地的分散模式,出现了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众鑫食用菌合作社就是一个例子。合作社先期规划建设了100个大棚,采用“利润分成”的模式给农民们使用。每个大棚的纯收益,按照6:4进行分成。农民得60%,合作社得40%。农民零投入就可以进行香菇种植,按照目前市场价格计算,每个大棚年纯收益可在10万元左右,农民经营1个大棚年收入最低可在5万元以上。

目前,合作社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在村内建成了占地200亩、保鲜库6个、综合加工车间5040平方米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区。2015年,经营收入上亿元,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唐山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唐山市级示范社。2017年,合作社发展了3个分社,收入2亿多元。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管理能力还很缺乏。”孙辉说,在2018年初,因为管理跟不上,他把3个合作分社卖掉了,集中精力把一个总社做大。

而对于目前当地的菌种比较单一的问题,他正在带领社员们积极申请建立菌种研发中心,完善产业链,争取让老百姓种上更优质的菌棒,并把菌棒推向高端市场——这些都是合作社今明两年的规划。

3.帮扶创业青年

经过10多年的历练和拼搏,让他亲身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创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帮助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也深知创业青年渴望帮助、支持的迫切心情,这激发了他回报社会的强烈愿望。

2015年7月,孙辉加入了团市委的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并与平安城镇莲藕池村27岁的创业大学生程浩结成了帮扶对子。程浩的创业项目主要是食用菌种植,青年在创业初期总会面临各种困难,尤其资金问题常常成为创业的瓶颈。在了解到程浩前期已经建成了16个棚舍、但后续贷款遇到问题后,孙辉无偿为程浩提供了总价值130万元的菌棒、菌种支持,并全程跟进技术指导。

在他的帮助下,程浩不仅度过了最困难的创业初期,还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今年3月份,程浩主动与他联系,共同投资500万元注册成立了鑫茂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目前,公司项目运营良好,并带动就业60余人次。

近年来,孙辉累计与36名创业青年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无偿为他们提供食用菌菌料价值700余万元,接受青年创业咨询280余人次。除此之外,他还定期参加团市委举办的创业沙龙、创业梦想论坛、创业故事分享等活动,也一次次为创业青年的努力、坚持和拼搏所感动。

“作为一名青年创业导师,鼓励青年努力实践、帮助青年创业发展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以后我会在团市委的带领下,继续为遵化青年创新、创业和圆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孙辉说。(通讯员王双利、严海滨 记者刘禹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