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只说怀恩是明朝太监,或许很多人都会误会,他也像王振等人一样,是个干预朝政的“奸宦”。在王振之后,刘瑾、魏忠贤之前,就出过一位贤明太监,他就是怀恩。

王振早期受到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负责侍奉太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王振看着朱祁镇长大,因此朱祁镇对他很是依赖。他即位后,极其宠信王振,还升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刚开始时,张太皇太后与“三杨”还在,王振不敢擅权,但随着正统初年,这些人相继去世,王振便将手伸向朝堂。同时,拉开明朝宦官擅权的序幕。

后来明武宗时期的刘瑾,也深受皇帝信任,而且他的偶像就是王振。在明武宗的信任下,刘瑾不仅干预朝政,还与另外七名太监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时人将他们称之为“八虎”。

再到后来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他与熹宗乳母客氏勾结,不仅把持着朝政,甚至还企图干预立储大事。他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所以一提起明朝太监,后世的态度就显得极为反感。不过虽然明朝宦官擅权始于王振,止于魏忠贤,但这并不代表,明朝的太监都是如他们一样的人。在王振之后,刘瑾、魏忠贤之前,就出过一位贤明太监,他就是怀恩。

如果只说怀恩是明朝太监,或许很多人都会误会,他也像王振等人一样,是个干预朝政的“奸宦”。可是当了解过后,你就会发现,怀恩就是明朝太监中的一股清流。

怀恩小时候因族人犯罪受到牵连,不得已做了太监。他廉洁不贪、正直忠诚,所以得到明宪宗的赏识,被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当时宦官汪直同样深受重用,并且掌管着西厂,但他的地位仍不及怀恩高,史书记载:“恩班在前,性忠鲠无所挠,诸阉咸敬惮之。”

怀恩不仅办事得力,还敢于保护朝中正直之士。当时有个宦官阿九犯了事,被郎中刘大夏杖打,阿九转而诬告刘大夏,导致其下诏狱。怀恩知道后,在明宪宗面前力保刘大夏,这才将其救了出来。

太监梁芳与僧继晓等人勾结,员外郎林俊便弹劾他们,结果被诬陷入诏狱。明宪宗打算处死林俊,怀恩一再冒死进谏,结果明宪宗气得用墨砚砸他,并将他轰了出去。怀恩一面警告镇抚司不得杀林俊,一面称病闭门不出,明宪宗没办法,只好派太医去为他诊治,并且放出林俊。

不仅大臣多受益于怀恩,就连明孝宗,也多亏怀恩保护,才保住一命,得以继承皇位。

明宪宗宠爱万贵妃,但万贵妃心胸狭窄,恃宠而骄,屡次迫害后妃。纪氏怀孕后,万贵妃就派太监张敏去毒害龙嗣,但张敏不忍下手,就谎称事已办妥。后来纪氏生下皇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害怕再遭毒手,只好将其放在西宫抚养。

当时西宫的太监、宫女,都帮忙照顾年幼的皇子,怀恩也知道此事,并且一直暗中保护皇子。直到皇子六岁,明宪宗才知道他有这个儿子,于是派怀恩等人去接回皇子。

明宪宗见到皇子很激动,随即说道:“是吾子,类我。”之后,便让怀恩赴内阁向诸臣宣告这件事。直到这时,皇子才有了自己的名字,朱佑樘。

由于当时明宪宗就这一个儿子,所以很快朱佑樘就被封为太子。不过万贵妃仍然没有死心,还是想谋废太子。好在怀恩极力劝阻,最后万贵妃才没有得逞,不过他还是失了宠。

明孝宗即位后,认为怀恩正直忠诚,且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于是将他召回,仍掌管司礼监。怀恩重新得到重用后,对明孝宗忠心耿耿,却因为积劳成疾,没多久便去世了。明孝宗为了表彰其功德,特意批准为他建造显忠祠。

所以说,明朝的宦官并不都是坏人,还有像怀恩这样贤明正直的人。除了怀恩以外,《明史》还列举了李芳、陈矩这样的好宦官。只可惜“虽间有贤者,如怀恩、李芳、陈矩辈,然利一而害百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