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元璋一怒之下便下令进攻日本,以当时大明的军力来权衡,底下的武将也大都赞同,唯独刘伯温站出来反对。日本国王不仅傲慢无礼,还多次扣押明朝使者,甚至有一次直接杀了五个,这让朱元璋大怒。

朱元璋曾下令进攻日本,为什么刘伯温誓死阻拦,并最终撤回命令?

日本是古代倭奴国,在唐代才改名为日本,该国四面环海,只有东北地区有部分山脉。宋代之前,日本一直和中国有所交往,也有称臣朝贡的记录。朱元璋开创大明之后,恢复华夏正朔,同样也向周边小国派出使者,以示友好。

在朱元璋东征西讨的过程中,很多强盗匪徒却纠集日本倭寇,在山东沿海地区侵扰破坏。在朱元璋立国之前,必定是无暇过问这些琐事,但明王朝建立之后,就要着手解决这一恼人的问题。

明朝是大邦之地,在立国之初兵强马壮,自然不会畏惧边陲小国,但在礼节上还是先派出了使者。一方面问责日本国王,一方面希望日本能直接归附称臣,这样也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能和平解决当然最好。

明廷派杨载出使日本,告诫日本国王:

“宜朝则来廷,不则修兵自固。倘必为寇盗,即命将徂征耳,王其图之。”

意思就是如果你们想和好,那就派使者过来,如果依旧放纵盗匪侵扰我们大明边境,大明将会派兵前来征讨。

以朱元璋的脾气,能这么做已经算是很客气了,而日本良怀国王却根本不理这套,倭寇依旧在山东沿海劫掠,并延伸到了温州、台州、福建等沿海区域。之后明廷也多次派出使者出使日本,得到的结果大多不尽如人意。日本国王不仅傲慢无礼,还多次扣押明朝使者,甚至有一次直接杀了五个,这让朱元璋大怒。

朱元璋一怒之下便下令进攻日本,以当时大明的军力来权衡,底下的武将也大都赞同,唯独刘伯温站出来反对。在刘伯温的劝解之下,朱元璋最终选择不出兵日本,这是为什么呢?

一、蒙古出兵日本的经验教训

蒙古帝国灭西夏、西辽、花剌子模、金国、南宋,纵横驰骋在欧亚大陆,几乎没有对手。论实力来讲,日本绝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但最终蒙古没有在日本讨到一丝便宜。忽必烈称帝之后,日本也成为蒙古扩张的方向之一。

忽必烈同样是先派出使者,想以势压服日本,迫使日本称臣,然而日本表示不服,不仅没有结果,还杀掉了几名使者。这让忽必烈大怒,1274年忽必烈发动侵日战争。

史料记载:

“庚寅,敕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等将屯田军及女直军,并水军,合万五千人,战船大小合九百艘,征日本。”

蒙古联军实力强悍,不仅兵种齐全,还有火器助阵,日军一时间难以抵挡。奈何蒙军客场作战,对环境不熟悉,加上恰巧碰上了大台风,大量战船被海浪和大风击沉,于是蒙军只得悻悻而归。另外日军的顽强抵抗,也是蒙古人失败的原因之一,当然,主要原因还是那场台风。

忽必烈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在1281年再次发动对日战争,这次蒙军联军足足超过二十万。以如此战力,日军可能不是对手,但关键时刻台风又刮了起来,和上次一样,台风毁掉了大部分战船,也可以说“神风”再次救了日本一命。这也是日本“神风特工队”名字的由来。

大明和日本隔海相望,海洋是保护日本的最大屏障,也就是说要想进攻日本,必须要过海洋和台风这关。并且登陆作战是个复杂的课题,朱元璋要想对日开战,无疑会冒着极大的风险,所以不出兵最好。

二、日本有臣服之意

日本对大明既嫉妒又羡慕,在长时间的外交博弈中,日本也曾臣服过。公元1370年,明廷派莱州府同知赵秩出使日本,目的仍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日本臣服。良怀国王说道:

“想当年蒙古人就曾派使者来哄骗我们,接着派出十万大军,好在有神风保佑,才让蒙古人撤退,你们是不是蒙古后裔,是不是要哄骗我们。”

日本国王的咄咄逼人并没让赵秩屈服,赵秩大声说道:

“我大明天子神圣文武,非蒙古比,我亦非蒙古使者后。能兵,兵我。”

良怀国王被赵秩的勇气所折服,随即以礼相待,并最后决定对大明奉表称臣。

这一次日本服气了,派使者去见朱元璋,朱元璋也很高兴。只不过日本并不安分,他们在朝贡的同时,依旧在劫掠、骚扰大明的沿海地区。而且日本在朝贡的礼仪和国书上多有无礼行为,这令朱元璋很恼火,但好歹日本也有臣服之意,权衡之下,朱元璋选择不开战。

大明建立初期,百废待兴,而当时日本对大明的影响微乎其微,化干戈为玉帛才是最佳方案。

三、大明的主要敌人仍是北元残部

虽然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称帝,但北元仍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消灭北元残余势力才是朱元璋的第一要务。

洪武五年,朱元璋发动第二次北伐,东路军主帅李文忠,西路军主帅冯胜,中军徐达指挥。中军徐达对外宣称进攻和林,实际则是拖拖拉拉,为了的就是让元军南下决战。东路军李文忠出居庸关,目的是抄元军后路,令其腹背受敌。

西路军冯胜的作战意图不慎明确,主要目的是分散元军兵力。本应缓慢进军的徐达,却贸然进攻,先锋蓝玉进攻速度太快,打破了原来的计划。徐达在岭北遭遇王保保的部队,因为孤军深入,被元兵击败,汤和同样被元军击败。

中路军彻底失败,损伤惨重,东西两路军相对顺利,李文忠攻势很猛,元军被打得一路败退,只是在徐达被击败后,元军开始主攻李文忠的东路军,李文忠很明智地选择了撤退,避免重蹈徐达的覆辙。

这其中唯有冯胜的部队一路高歌、所向披靡,缴获大量战利品,胜利回师。但总的来说,这次北伐还是失败了,徐达、蓝玉要承担一定责任。我们从此可见,北元的残余势力还是很强大,如果不加到剿杀力度,令其死灰复燃,将是不可挽回的灾难。

面对如此局面,朱元璋调兵遣将,一次次北征蒙元,终于在洪武二十一年的捕鱼儿海之战,一举覆灭了北元残余势力,令蒙元陷入分裂和内斗,难以再对大明产生威胁。

朱元璋在建国后发动了八次北伐,他必须全力以赴对付北元,巩固刚刚兴起的大明王朝。如果朱元璋贸然发动对日战争,可能会丢了西瓜捡芝麻,或许还会两盘皆空,所以对日本的挑衅,朱元璋选择了理性和克制。

朱元璋作为一位成熟的军事家、政治家,就算刘伯温不阻拦,大明朝刚刚稳定,人民急需休养生息,朱元璋也会充分分析其中利弊,盲目进攻日本必定弊大于利。

其实,刘伯温到底有没有誓死阻拦过朱元璋,这个问题,还是存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