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我一直在想象这本书真正摆在书架上或躺在购物车中的样子,会是素朴到极致?还是一定要摆上葛西纪明的大头照。此前,我听到过一种说法,在一本图书封面上,作者名字的大小比例特别微妙,畅销书作家靠赫赫威名就能启动买者的神经,因此要格外醒目。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葛西纪明——大约基本无感,即使配上一帧俊朗头像,也是徒劳吧。我想一定会有关键信息在封面上铺陈开,但再如何渲染,恐怕也要最终拜托书名了——《40岁,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出版者找到我写序,我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已然年过半百,符合这本书预计的目标人群,总该感受到力不从心了吧。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人们总爱定义何谓青年,联合国给出的答案最能激越人心,好像到了花甲才是中年。我是很早便有中年心态的那一类,2012年底在一档节目中与主持人大谈人生过半的问题,仿佛已然真切感知到阳光从背后射来的情境,自己的影子投射在身前了。这是我从书中读来的,非常认同那个自己可以看到的影子便是未来的一定会到来的——死亡。借着这个影子的话题,我说了不少镜头前、话筒后自己悟出的本应具有的职业心态,自己讲得诚恳异常,也许听者会觉得屏幕上如此絮絮叨叨的那必已然是中年,那一年我43岁。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两年后,45岁的我在索契遇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葛西纪明,我是在一张英文报纸上第一次读到他的故事,第七次参加冬奥会,一个42岁的日本人,那张面孔给我印象极深,好像那是一张我们印象中标准的日本脸,但好像又有着某种神秘的血统在雕刻着他的面颊。如此寥若星辰的运动榜样,我们与他相遇实在有些迟了,每四年他才会在冬奥会的电视转播中被念到几次名字,太可以被忽略不计了。对于那些将自己的生命交付山岳的登山家,将大海作为归宿的航海家,以及这样的八届冬奥会参与者,我们都会粗暴地得出结论,他们命运如此,他们身体中的DNA决定了一切。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我读了不少有关葛西纪明的英文报道,在索契的酒店里写出一篇小稿子,算是寻找造就不可思议传奇缘由的一次探寻。此番有机缘为这本书写序,这算是第二个原因吧,互联网留痕,让出版者发现我曾经有过这些粗糙的文字。我仔细地读了葛西纪明先生为自己这本书写下的序,平实如水,但对我格外受用,至少让我迅速直起来腰板,大约从十几岁至今,我都是佝偻着脊背的,高高的个子曾经是这一错误姿态的好理由,但如今我已经可以充分意识到错误姿态让我身体付出的代价。母亲曾想在我背后猛然一击,击醒处在错误姿态中儿子,但总是不舍得下手,大了也就打不动了。五十岁的我,还能再造躯干姿态吗?这一次我将遵循葛西纪明先生的教诲,一一尝试,等女儿长大后,我好让她们看到一个姿态挺拔些的父亲。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买下这本书,认真读过,扎实遵循,发与自己年龄匹配的愿,不逞强,微笑面对,日复一日,兴许就会遇到万水千山的境界,不仅是身体受益,精神也会焕然一新,不为职场打拼,为自己为家人都改做个健康快乐之人。葛西纪明先生在书中金句闪耀,有段句话我记很久的——终于,在我37 岁第六次征战的冬奥会——温哥华冬奥会 上,我看到了希望的光芒。虽然在这次大赛中没能获得奖牌, 但是我似乎第一次对跳台滑雪开窍了。 如今回过头来看,35 岁之前的我一直都是徒劳无功的。 虽然经历了严酷的训练,锻炼出了卓越的身体素质,但是我 没有学会灵活运用身体的能力,更没有充分调节自己的心理 状态。年轻的我只会肆意挥霍年轻的身体,身心都好似披上 了坚硬的盔甲,听不进身边人的劝诫,内心坚信“只要经过 严格的训练,就一定能赢得奖牌”。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我在采访运动员时,时常会与他们探讨,身体和思想同步向前的问题,年轻时往往是青春鼎盛,身体带动一切,而当身体优势逐渐退潮后,思想意识或者再矫情些说灵魂开始发生变化,甚至有了些顿悟,对运动的感知有了跃升,但这一刻身体已经不能助力你攀上顶峰了。因此,最幸运者是身体与思想的演进达成同步,葛西纪明的强大在于他在37岁时悟道后,还可以无限地延长自己的运动生涯,让更多的可能出现,这种可能在我们旁人感知到的就是平昌冬奥会的第九次,北京冬奥会预计中的第十次,因为札幌没有最终申办2026年冬奥会,因此那第十一次还是个问号。如果真有,葛西纪明先生那一年应该是54岁了。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这本小书很精致,很贴心,随身携带,每时每刻都可以让人生重新开始。为什么要听葛西纪明先生的指教?我想还是很有必要让潜在的读者们更全面的认知他的运动生涯,感佩之于,结合自身,动力是可以源源不断的。为此,我尝试着将传奇凝结在以下文字中。最遗憾的是,在索契,在平昌,我一直无缘见到飞翔的葛西纪明。我愿意在北京冬奥会前,以一部小小的电视作品,让更多人认识他。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1936年,国际奥委会将1940年冬奥会和冬奥会的主办权授予了札幌和东京,奥运会第一次理论上可以来到亚洲。西方史学家的语言体系里,我们的抗日战争被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淞沪会战让国际奥委会下定决心,要让这两届奥运会远离战火。

1966年,札幌再一次赢得冬奥会主办权。六年后,在札幌日本作为东道主完成了冬奥金牌突破。在宫之森跳台竞技场,日本一举包揽70米标准跳台滑雪三块奖牌。四十年间,日本人总共获得了9块冬奥会跳台滑雪奖牌(3金4银2铜),名列世界第五位。1972年,札幌人还建造了大谷仓跳台竞技场,承办90米大跳台比赛,波兰人和民主德国选手也都有所谓的各种奖牌突破。如今,两座跳台静静地伫立在札幌的群山之中,夏日葱茏,冬天雪国,日本最出色的跳台滑雪选手都是在此每日飞翔起来。查看资料,你很容易发现,日本参加索契冬奥会的跳台滑雪选手都是出生于札幌以及北海道的城市,自幼他们就在父母的带领下,视那两座跳台为运动灯塔,成为了最勇敢的飞人。有见识的前辈告诉我,所有冬奥城市的雪野上都会有那高高的跳台屹立,那就是最佳奥运遗产,是丰碑,更是支点。如若未来北京与张家口得手了,也该如此吧。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1972年2月,札幌度过了10天冬奥会日子。此后四个月,在距离札幌不远处的下川町,一个名叫葛西纪明的男孩子出生了。像很多下川町的小伙伴一样,葛西纪明的至高理想就是能够代表日本参加奥运会跳台滑雪比赛,这座小城中的特殊氛围极为浓烈,2006年都灵冬奥会日本四名跳台滑雪选手都是小城子弟,那一年已是葛西纪明第五次参加冬奥会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日本队倒数第二个出场,转播机构给日本的第一个特写镜头就是葛西纪明,全世界都知道这位42岁日本中年人的价值,只有他与俄罗斯无舵雪橇选手杰姆申科拥有一项珍贵荣耀——七次参加冬奥会,历史之最。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奥运第二天,葛西纪明翩然飘落,获得个人赛第八名。就在一个月前,葛西纪明才成为这项运动历史上年纪最大的世界杯冠军,错失奥运金牌自然有一份惆怅,因为那块金牌是支撑向前的无尽动力,这才引出赛后的一份几乎很快就可以被证实的可能性,四年后还要再战平昌冬奥会。出征索契之前,日本冬奥代表团任命葛西纪明为运动员队长,这显然是一份荣誉。比赛中,所有的跳台滑雪运动员都是带着雪镜和头盔,很难见到本尊真容。看着葛西纪明的日常照片,其面容好似刻刀雕琢的塑像,古铜肤色,目光如炬。如果说日本代表团中有多位面容姣好的封面女郎的话,那“钢铁战士”也就只有葛西纪明一人敢当。索契冬奥会前三天,“钢铁战士”郑重宣布,自己的奥运征程将再次调整至2018年,平昌冬奥会一定不会错过。这话一定让与葛西纪明一起出道的各国跳台飞人们都听到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三十多岁便宣告退役,也只有葛西纪明一人孤独地与那些只是自己年龄一半的后辈在世界各地的雪山间飞翔着。在平昌冬奥会上,葛西纪明的飞翔又有了新的原动力,他知道在赛场边的观众中,有他两岁的儿子,他盼望着让妻儿可以看到自己走上领奖台,可惜最终的努力未有达成,但第八届自然永远名标青史。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葛西纪明一定不同意别人用“孤独”来形容自己的所谓“坚持”,之所以不断地将运动生涯每四年延续一次,就是为了那块不近不远的奥运金牌。22年前,1992年的葛西纪明正是当年,20岁就成为了世界一流选手,获得了世锦赛冠军,他的技术动作很有特点,在空中飞翔时,身体可以充分伸展开,与两个雪板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那一年,参加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初尝奥运赛场氛围,没有奖牌而归。两年后,在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葛西纪明跟随前辈在大台跳台滑雪团体赛中赢得了一块团体银牌。此后,连续四届冬奥参赛经历中,葛西纪明再也没有登上过领奖台,四年前在温哥华已经37岁的他在大台跳台项目中名列第八名,那已经是距离领奖台最近的距离了。直到索契,葛西纪明两次登上领奖台,酣畅淋漓。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2022年,半百的葛西纪明将来到北京,以其不变的身姿,愈加专注的状态,给6岁的儿子再做表演,第九届的传奇隆重上演。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人生是否可以有很多次的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