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军歌之父”,母亲是中国第一位女大使,女儿是音乐编辑

有这样一个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歌曲、歌剧、电影音乐等,其歌曲《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绿色的祖国》、歌剧《望夫云》等最著名。他是中国籍的朝鲜作曲家,唯一一位为两个国家的军歌谱曲的音乐家,有着“军歌之父”的美誉,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曾评价:“他是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小编为您带来作曲家郑律成以及家人的故事。

郑律成和夫人在天安门观礼台

郑律成,原名郑富恩,1914年8月13日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当时朝鲜已经沦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地。父亲郑海业是个爱国者,支持儿子们参加抗日救国斗争。郑律成的三个哥哥都参加了朝鲜和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大哥和二哥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

19岁时,郑律成随着三哥来到中国,进了南京的“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电话局工作,收集日本人的情报。为了更好地掩护身份,领导上资助他去上海学习音乐。他的音乐才华从此崭露头角。后到延安,1939年10月,受到《黄河大合唱》鼓舞,他和公木商量,创作出《八路军大合唱》并成功地演出了。这个大合唱中,有著名的《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这些歌曲,在斗争中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八路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中,多少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勇士们,高唱着:“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首歌几经改名,于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公木生前曾回忆起创作过程时说:”没有钢琴,连手风琴也没有,只是摇头晃脑地哼着,打着手势,有时还绕着屋当中摆的一张白木茬桌子踏步转悠······”有的老战友说郑律成是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作成曲的。那么简陋的环境,那时还是小部队分散作战时期。而作曲家的心中,却有着人民军队的摧枯拉朽的大兵团、叱咤风云的大战役。作曲家的胸怀该有多么宏伟?说起这首曲子的创作来,都用了“神”字。

军歌

抗战胜利之后,郑律成和夫人一道回到了朝鲜,受命出任朝鲜保安队(朝鲜人民军前身)俱乐部部长(相当于我军文化部部长),全力以赴地投入朝鲜人民军协奏团的筹建工作。谱写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解放进行曲》以及《东海渔夫》大合唱、《图们江》大合唱等十余部作品。就像我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样,《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是朝鲜的军歌。正是这首激昂的《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鼓舞着在抗击美军侵略的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朝鲜人民军战士,使他们终将能够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起打败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

写一个国家的军歌,已经是名垂千古了。他却写了中国、朝鲜两个国家的军歌,实在是牛。正如作曲家黄河写给郑律成女儿郑小提提到的:“你爸爸是两个国家军歌的作者。这是很难得很奇特的现象。”

1950年回到新中国,1976 年12月去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郑律成一家人

妻子丁雪松,四川巴县人,在延安与郑律成相识并结婚。婚礼在桥儿沟鲁艺举办的,周扬是证婚人,武亭、罗瑞卿都来参加婚礼。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比郑律成还早两年。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李鼎铭副主席秘书、中共中央西北局研究室研究员。1946年后在朝鲜任华侨联合总会委员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前夕,她就受命筹建新华社平壤分社,就任第一任社长。1950年回国后,一直在外交部门任职,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先后出任过驻荷兰、丹麦大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她是中共两届党大和全国人大代表,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这是我们共和国令人尊敬的叱咤风云的一位女干部。

女儿叫郑小提,莫非是与小提琴有关?也确实是这样。1943年4月出生时,父亲郑律成正在执行任务。母亲没有奶水养活女儿,卖掉了郑律成千辛万苦背到延安来的那把小提琴,买了一只羊,用羊奶喂女儿,所以给女儿起名“小提”。幼年的小提和当时其他革命者的子女一样,是在马背上的摇篮中随部队转移的。

女儿郑小提

解放后,作为革命后代进了育才小学。父亲的音乐遗传,使郑小提凭着本事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又升入了这所著名音乐学府的作曲系。毕业后在总政文工团创作室做了多年创作员。下部队、到边防,去少数民族地区,使郑小提有着和父亲经历过的一样感受,激发她创作。她的音乐作品主要有:舞曲《战马嘶鸣》(合作)、《周总理窗前明灯亮》、钢琴与手风琴《骑兵随想曲》、歌曲《雪花》、《巡逻车在前进》、《防化兵之歌》、配器《北京颂歌》、毛泽东诗词谱曲《十六字令》、《忆秦娥·娄山关》等。

转业后,郑小提到中国旅游出版社做音乐编辑。编辑出版了中国摇滚歌手崔健的第一盒个人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在音像界首次采用与歌手签约分成方式合作。成立了巴罗克室内合唱团任团长。该团演出早期合唱作品《四月》《五月》《青鸟》,古典大型作品莫扎特《安魂曲》、亨德尔《弥赛亚》及中外经典名曲,活跃在首都音乐舞台上,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们的好评。同时,整理出版父亲郑律成的歌曲集、多次组织郑律成作品音乐会。用她的话说,作为女儿和作曲家,更懂得父亲及父亲的作品。

郑小提的丈夫金仁燮,朝鲜族,吉林龙井人,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2008年于北京病逝。

正如贝多芬的名言“音乐能够使人们的灵魂迸发出火花。”郑小提传承的父辈薪火,不仅仅是一闪的火花,而是永远火红的火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