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位【李牧】 战国时期赵国人,先在赵国北部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被封武安君。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被害与赵国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

第九位【郭子仪】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唐代著名军事家。安史之乱打败史思明,收复洛阳、长安,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85岁的高龄辞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第八位【徐达】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1353年参加农民义军,1363年大败陈友谅。1364年任左相国。1367年消灭张士诚,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第七位【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第六位【韦睿】 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人,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505年督军北伐,攻下北魏小岘城,随即进军合肥。这时魏将杨灵胤率五万人前来救援。韦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兵,斩俘万余人。506年解钟离之围,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史载韦睿仁民爱物,“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北魏人怕他,称为“韦虎”,一生廉洁,家无余财。

第五位【孙膑】本名孙伯灵,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山东鄄城人。出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并著《孙膑兵法》。

第四位【班超】 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71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第三位【卫青】考虑到其战绩有不尽完美之处,列于外甥之后,字仲卿,河东平阳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第二位【霍去病】 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为卫青之甥。一生四次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第一位【项羽】楚国下相人,名将项燕之孙,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楚汉战争期间虽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