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杨波)“最好的教育是让知识与生命、生活相融合,让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解放,同时民间的力量不可抗拒。”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谈到对未来教育的期待时如是表示。

面对即将过去的一年,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历史节点,朱永新发问,40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面对这样的问题,朱永新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用不长的时间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大幅度提高了学前教育、高中端教育入学率,很多主要指标已经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朱永新谈教育变革40年:民间力量的融入是不可抗拒的趋势

11月28日,在2018新浪教育盛典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做主题演讲。(未来网记者 杨波/摄)

改革开放四十年,义务教育普及化历史变迁历历在目。

1982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确认要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再到2011年,全国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从高等教育发展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教育发展上,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朱永新表示。

那么,下一个四十年将是什么样?下一步的教育改革开放应朝哪个方向发展?对此,朱永新谈到了对未来教育的六点融合之变的畅想。

“第一,中国教育要和世界教育相融合。”朱永新表示,“中国教育要优先发展,现在的教育处于一个‘地球村’时代,这就要求无论是从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方面,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都要深度融合,要合理配置国内外教育资源。”

第二,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深度融合。过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合得很少,现在更需要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第三,朱永新也指出了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资源融合的重要性。“民间力量、资源在教育资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民间力量的进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补充,而已经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

朱永新的这一论述也恰好印证了11月15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其中,《意见》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办园,规定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

第四,传统学校与未来学习中心的融合也是未来教育的融合之处。对此,朱永新认为,未来传统学校会式微,未来的学校也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方式,一切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也就使得未来的学习是项目式、主题式、探究式的学习,而不是在教室里背书学习。

第五就是知识与生活、生命的融合,朱永新谈到,“未来的基础教育要从生命开始教起,让人的生命得到个性化解放。”

最后,朱永新强调统一考试与多元评价要融合。如何改革考试制度?“一百年前的知识体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教育,新的教育体系应让学生的生命、个性得以张扬,同时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朱永新表示,这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也是一种更加原生态的学习方式,这便是最好的教育。我们期待下一个四十年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