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和《东阳日报》结缘足有半个世纪了,那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报纸不大,八开二版。报头书法似是舒体的。报上有过哪些新闻,至今毫无印象了。

1993年《东阳报》复刊,从两期试刊开始,几乎每期必看。不过四开四版的小报,容量有限,用不了多少时间就看完了。每周两期,隔三四天才有一份,如同经常迟到或爽约的朋友。后来周二报逐步改为周三报、周五报、周六报,进入21世纪,《东阳日报》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报,对开四版。2006年,又扩为八版。而彩印的历史,也快十年了。由周二报到日报,由四开四版到对开八版,由黑白到彩色,《东阳日报》的巨大变化是新闻事业快速发展的见证,也可说是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缩影。

复刊后的报纸经历了几次重大的纪念或庆祝活动。 19951018,纪念东阳建县1800周年;199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2003年,《东阳日报》复刊10周年;2008年,庆祝撤县设市20周年;2009年,60周年国庆。后面四次,报纸分别出了50版、100版、40版和60版的珍藏版。这些珍藏版都是文化盛宴、精神大餐。至今,我还保存着部分珍藏版。也保存着部分有纪念意义的报纸,有的虽时隔十几年,纸张已发黄变脆,但无损于它的保存价值。

这些年来,《东阳日报》上的许多连载我都一期不落地看过。其中有徐宏泰的《阿东新传》,楼震旦的《东阳书生故事》及《东阳方言俗语》。报纸开辟的许多专栏,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2003年举办的专栏“走南闯北东阳人”延续至今,九年来,述说了380多位东阳人在外奋斗的历程,东阳人刻苦自励、坚毅不挠、开拓创新、锐意图强的精神得到了具体而形象的诠释。报社举办的许多采风活动,其专栏也颇耐看,如 “一个村庄的述说” 、“环东阳三人行”、“走进同名村”,直至不久前刚落幕的“高速纪行”。这些专栏穿越时空,记录时代变迁,挖掘人文内涵,凸显地域文化特色。阅读这些专栏,浓烈的乡土味扑面而来,在浓郁的人文气息中加深了对故乡故土的了解,也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东阳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对楼市、股市、车市不感兴趣,拒绝缺乏文化内涵的碎片化的浮光掠影的快餐式阅读,推崇给人以心灵滋养的耐得咀嚼的文字。因此,特别怀念当年的“人文周刊”。这每周三刊出的四版内容,可谓满目珠玑。“艺海园”的诗文大多出自东阳人的手笔,颇有读之满口余香的佳作;“东阳文化之魅”充满文化的魅力;“地理·寻根”让人发思古之幽情;“综艺风景”让人了解横店影视城片场动态;“世相·逸闻”让人在会心一笑后思考人生哲理。尤爱读朱榕贵和吴旭华的文章——不论是叙事还是评论。这些专栏和文章彰显了报纸的独特风格,提高了档次和品位,使它在县市级报纸中享有美誉。

2006年国庆前夕,《东阳日报》电子版开通,这为阅读报纸开辟了新的渠道,自那时至今,我上网必查看。但当天报纸的电子版往往临近中午才有,因此,一早外出经过阅报栏时先了解大概,回来后上网细看。若发现有保存价值的内容,再去找报纸。一日不读《东阳日报》,就好像缺了点什么。偶尔也投投稿。我生性怠惰,疏于笔耕,写的东西也不入方家法眼。十几年来,承蒙编辑抬爱,也发了一些连自己都不很满意的豆腐干文字,这也是《东阳日报》对投稿者的鼓励吧。

从复刊算起,《东阳日报》走过了十九年。十九岁,正当青春年华,前程无限,愿《东阳日报》继承传统,弘扬文明,服务发展,在走向成熟的同时永葆青春,为读者,为东阳人民不断奉献精美的精神食粮。

                 2011.12.2

  原载2012年1月6日《东阳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