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素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在众多典籍中,唯《周礼》所记载的礼仪最为系统,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下面来说说使用范围最广、年代最长、最为基本的九拜之礼。

九拜分别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稽首:

是九拜中最为隆重的见面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父、学生拜见老师、或拜天拜地拜祖宗时所用。行礼之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至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动作舒缓,以表尊敬之意。

顿首:

又称“稽颡”、“叩颡”、“叩头”。常为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覆盖右手,拱手于地至膝前,手不分散,头急速伸下,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

又称“拜手”,常为古代上级对下级表达谢意的礼节,即空手之礼。行礼之时,施礼者身体呈跪姿,先跪而拱手,再俯下头但不接触地面,与心平。

振动:

为丧礼相见之时最为隆重的跪拜礼节。行礼之时,施礼者不光要行“顿首”之礼,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不已,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

吉拜:

古人拜礼有“吉凶之分,吉事为吉拜,凶事为凶拜。古代有守孝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时行吉拜礼。男尚左,女尚右,行礼之时,施礼者先行“空首”之礼,然后再行“顿首”之礼。

凶拜:

服丧三年期内、或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男尚右,女尚左。行礼之时,施礼者先行“顿首”之礼,然后再行“空首”之礼。表悲痛和感谢之意。

奇拜:

又称“雅拜”,奇为单数,“奇拜”即拜一次。

褒拜:为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也称“报拜”。(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表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

肃拜:

又称“手拜”,为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行礼之时,施礼者双膝跪下以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

其中稽首、顿首、空首为“吉事之拜”。振动、吉拜、凶拜为“凶事之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