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阅粉们,小阅为大家开启了晨读团,引领大家每天共同读书,10天读完一本书,一年轻松读完36本书。

今天,我们共读的是村上春树的《假如真有时光机》的第五章——《纽约的爵士俱乐部》,小伙伴赶紧阅读啦。

小阅精心制作的明信片,精美的电子书等你来领!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预约,每期共读课程更新时,你将会收到通知提醒。(查看本期的第3条推文,即可提前看到明天共读的内容哦~)

90%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句对不 来自掌阅读书 00:00 11:59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掌阅主播萧然朗读美文

有些父母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很难真正考虑孩子的感受,就算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也很难会承认错误。世间不知多少孩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父母的道歉对孩子来说,远不止“对不起”三个字。那意味着被理解、被尊重、被公正对待,那会让他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讲原则、有秩序、充满爱的家庭里。

作者 | 李月亮

来源 |李月亮(ID:bymooneye)

有次我带9岁的儿子去理发,进门就跟理发师说尽量剪短点。儿子抗议,说不要太短。

我说听我的,越短越好。结果就差不多理了个光头。我觉得好清爽,但儿子当场就哭了,说太丑了。

回去的路上我俩一直争,我说好,他说丑。

结果第二天上学,他一进门同学就都笑了。他很尴尬。之后的一周,上课时都一直带着帽子,老师让摘也不摘,因为一摘下来同学们都笑他。

他屡次抱怨:都怪你,让我总是被同学嘲笑。我不以为然,说同学们只是不适应,看习惯就好了。

他更气了,说根本就不是!就是因为丑!

这件事的后遗症是,他之后几乎一整个学期不肯理发,头发长得令我崩溃。

万般无奈,我只好道歉:对不起,妈妈上次没考虑你的感受,让你把头发理太短了,是妈妈的错。以后理发都听你的,你说多长就多长。

没想到,我话音刚落,儿子立刻就泪崩了。真的,那眼泪哗哗地就下来了,我完全没料到。

他抹着眼泪特委屈地说:就是你的错!可是你一直都不承认!

我才意识到,因为我的自以为是,给孩子造成了很大困扰,他内心很委屈愤懑,一直在等我说一句对不起。可我一直也不肯直面这个错,顽固地跟他对抗了好几个月,最后才给了个正确态度。

好在我最终还是说了这句对不起。否则,这件事可能就会成为孩子心里的一个结,让他认定妈妈不讲道理,顽固不化。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吧。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很难真正考虑孩子的感受。而且因为中国文化里的家长权威制,就算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也会死不承认,无理狡辩,让孩子委屈、无奈,心里渐渐开始对父母怨恨、厌恶、看不起。

世间不知多少孩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今年初,一个北大毕业生王猛发了一篇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文中说了一些事儿。

比如,

母亲喜欢女孩,小时候会把他打扮成女孩,还会当着他的面儿和想象中的女儿对话;

有时他在学校被欺负了,母亲会叫他“去给老师讲,而且要哭着讲”。

有次班里举行文艺表演,老师让大家都穿及膝短裤参加,母亲却让他穿长裤,他跟母亲说带上一条短裤备用,被母亲拒绝了。结果老师对他穿短裤很不满。

听起来好像都不是大事,但积累起来,让王猛对父母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怨恨。他现在已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基本已和父母决裂。

为什么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会让一个孩子如此怨恨?想来跟他父母对自己错误的态度有关。

比如孩子回来说“老师要求穿短裤,你非让我穿长裤,结果我被批评了”。妈妈的回答,是“对不起,妈妈错了”,还是“我有什么错?怪你没说清楚”,孩子的感受是极大不同的。

到现在,在亲子关系出现严重问题的前提下,王猛父母依然不认为自己有何过错,不明白儿子为何不能举重若轻,为何老是揪住过去不放。

由此也可见,在孩子年幼时,他们是如何坚持自己“绝对正确”的。

想来,如果他们早些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说一句“对不起”,他们和儿子的关系断然不会恶化至此,儿子也不会活得如此苦闷压抑。

一个不懂反思自身问题的父母,一个不能放下身段跟孩子说对不起的父母,绝不可能养出健康幸福的孩子、获得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请回答1988》中,有一个很会道歉的爸爸。

因为家里贫穷,女孩德善家什么都会省着用。

她很少能吃到喜欢的荷包蛋,家里有鸡腿,也大部分都给了姐姐和弟弟。她从没单独庆祝过自己的生日。

在某次被迫和姐姐一同过生日那天,德善向父母哭诉了自己的委屈。

德善爸爸听了,当即向德善道歉,并单独给她买了蛋糕,说:“爸爸妈妈对不住你。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很多事情不知道,请女儿你多体谅。”

德善看到爸爸诚恳地道歉,哭着原谅了。她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善良而健康的姑娘。

陈小春也是。

《爸爸去哪儿》里,每次忍不住和儿子 Jasper 吼了之后,他都会诚恳地向儿子道歉,拥抱并亲吻儿子。

每次Jasper看到爸爸道歉后,也都是抱抱陈小春,父子和好如初。

所以我们看到 Jasper 成为一个小暖男也不足为奇。他从很小就被当成一个成人来尊重,也享受了来自父母的平等的爱。

在“会道歉”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更暖心更善良,因为他们得到了正向的引领,内心没有太多压抑和不满。

其实,父母的道歉对孩子来说远不止“对不起”三个字。

那意味着被理解、被尊重、被公正对待,那会让他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讲原则、有秩序、充满爱的家庭里。

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孩子会将父母的道歉,视作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如果父母做错了事迟迟不道歉,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其实为人父母,孰能无过?在如此琐碎、复杂、漫长的养育过程里,出现点过失再正常不过了。

错不要紧,但你对待错误的态度很要紧。

父母每错一次,都像在孩子心里丢了一袋垃圾。如果你能知错、认错、改错,就等于把这垃圾及时清走了,孩子心里就会始终干净清爽很舒服。

怕就怕有些父母,固执着一己之见,死守着大人的权威,硬撑着可笑的虚荣心,犯了错而不自知,知道了也死不认。

这就意味着,你不断往孩子心里丢垃圾,又从不清理,最后垃圾越来越多,孩子看到你,就只觉得厌恶,可憎。

养儿一场,谁也不希望养出个仇人。

所以,我们必须懂得跟孩子说“对不起”。因为在孩子心里,这真的很重要。

小阅有话说

小阅小时候也是强行被父母逼着去理发店剪头发。嗯,出了理发店立马就哭了,那个理发师真的给我剪了一个男孩子的发型,瞬间毁灭了自己爱美的心。

书友们,你们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做过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END-

文 |李月亮

主播 | 萧然

图 | 优美图

结尾曲 |许嵩 -《坏孩子》

李月亮,高人气专栏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婚恋心理学:爱过你不如爱着你》热卖中。内容首发于作者公众号:李月亮(ID:bymooneye),欢迎关注。掌阅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

今日荐读

《当你老了》

叶芝 著

《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爱情诗选。1889年1月30日,叶芝和茉德·冈尼初次邂逅,从此开始了一生了的沉迷纠葛。“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阳光……”他们有着诗一般的初识,却未能得到一个诗意的结果。之后28年里,叶芝多次向茉德求婚,却多次被拒,直到五十多岁才不得不与他人结婚。对此,茉德表示“世界会因为我没有嫁给你而心怀感激”。1923年,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39年,叶芝去世,茉德没有参加葬礼。叶芝,倾尽一生为女神写诗,诉说他的深情款款。他曾说过:“我所有的诗,都献给茉德·冈尼。”从这些情诗中,我们可以感受那炽热的爱意和诗情。

小阅一直都在原地等你回来

随时来看我,留言给我

喜欢的话,动动小手给小阅点个赞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当你老了吧!

如果你也有过被理发师剪了不好看的发型,可以分享给更多好友,和小阅一起互相安慰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