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帮帮我们家吗?我儿子常振宇得了尿毒症,双肾衰竭。我们现在摆摊零卖玉米面等农产品,希望给儿子凑钱治病,可是一直凑不够。”杨书娥给河青帮帮帮记者打来电话求助。

■常振宇和儿子

看病5年 一家人仅剩5000元生活费

2日上午,河青帮帮帮(ID:heqingbangban)记者在中华大街与高柱路交口,见到了常振宇的父母。穿着旧棉衣的老两口开着借来的电动三轮车正在摆摊,母亲杨书娥还拄着双拐。

回忆起儿子的病情,两位老人心情异常沉重。杨书娥告诉河青帮帮帮(ID:heqingbangban)记者,他们是邯郸馆陶县人,一家一共有10口人,今年34岁的大儿子常振宇是家里的顶梁柱。

“我和老伴身体都不行,我双腿残疾,丈夫患肺气肿多年。”杨书娥说,而二儿子一家身体也都有疾病,家里有6口人都是低保。2013年前,常振宇每个月虽然只有3000多元的工资,但却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杨书娥说,2013年,常振宇在一场感冒后,病情持续不得好转,后来在北京确诊为双肾衰竭尿毒症。

“这5年时间,一家人都在为我的病凑钱,家里很多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还从亲戚朋友那借了很多钱。中间几次病危,最后都有幸被抢救回来,如今花了差不多快50万了。”河青帮帮帮(ID:heqingbangban)记者电话联系常振宇时,他仍在馆陶老家躺卧休息,但咳嗽不断,说话有气无力。

由于家里的经济来源断了,常振宇一家目前选择了保守治疗,每周都会在当地医院进行透析,以此维持生命,“现在家里只有5000多块钱的现金了,但透析一次就要近500元,还要一家人吃喝,我们实在没办法了。”电话中,常振宇显得十分无奈。

不抛弃、 不放弃,年迈父母卖农产品救儿

虽然家里的情况十分窘困,但是母亲杨书娥却一直没有放弃过为儿子治病的想法。

2018年8月,已经年过六旬的杨书娥夫妇来到了石家庄,开着借来的电三轮车,在省会街头卖农产品为儿子凑“救命钱”。

“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四五百元收入,但有时候忙一天也才几十元。”杨书娥说,四个月下来,虽然有好心人帮着组织过义卖,筹集了5万元,但这段时间一家人生活再加上看病,基本也没剩下多少了。

杨书娥介绍说,她和老伴每天早上7点钟出来摆摊,晚上8点多回家,也没有固定的摊位。

回忆起这4个月,杨书娥说,“有一次我犯了心脏病,没钱住院,就在门诊里输了20天液,花了2600元钱,我家老头子就一个人出来摆摊。”

说着说着,杨书娥眼里含满了泪花,“每天就吃点馒头喝点水,有时候就着咸菜。不过也遇到过好心人。有一次在和平路与平安大街交口那边摆摊的时候,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大姐,给我们送吃的,炒菜、馒头、炒米饭什么的,老头子舍不得吃,还给我留着。”

“也不知道能不能凑够给儿子治病的钱,但只要我还能动,就一定要让儿子不间断治疗。”杨书娥说。

■志愿者帮忙义卖玉米面、香油、大蒜等

希望您伸出援手,帮帮这一家人

目前,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老两口虽然有临时租住的地方,但至今没有找到固定的摊位。杨书娥夫妻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筹钱给儿子治病,一家人能生活下去,直到孙子长大。

虽然老两口现在只身来到石家庄,但其他家人还在馆陶老家,由大儿媳照顾着,“我的小孙子(常振宇的儿子)经常拉着我的衣服跟我说,‘爷爷,给爸爸换肾吧’。”常振宇的父亲常书旺每每听到这样的话,眼泪都会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儿。

“我们也知道几十万元不好筹集,但也要努力活下去,希望大家尽可能帮帮我们,让我们能够挣钱给儿子治病。”常书旺说。

常书旺夫妻的故事,引起了很多好心人的感动,12月2日9时许,河北向日葵爱心公益联盟组织了60多名志愿者,帮助杨书娥夫妻义卖,“两个小时的义卖时间,帮助老两口筹集到4800元爱心款,有不少热心市民都是放下爱心捐款就离开了现场。”河北向日葵爱心公益联盟的志愿者潘先生说。

同时,河青帮帮帮(ID:heqingbangban)记者从馆陶县人民医院常振宇的主治医生王晓丽那里了解到,目前常振宇需要透析维持生命,而做换肾手术则需要50多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肾源和后期排异反应的治疗费用。

希望您也能伸出援手,帮这个家庭渡过难关,或者您有什么帮忙的点子,都可以随时拨打河青帮帮帮的新闻热线0311-83830000与我们联系。

■文/河青帮帮帮实习记者冯丽娜 记者张曲波

■供图/常振宇、河北向日葵爱心公益联盟

■编辑/皮雪雁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