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2018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在六朝古都南京召开。会议分享生猪健康养殖和重大疫病防控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猪场动力网作为本次大会支持媒体,全程参与本次会议,为大家分享会议精彩内容。

  《Dr.Jürgen A. Richt: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与现场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美国新兴和人畜共患病卓越研究中心主任Dr.Jürgen A. Richt

  一、关于非瘟的几个观点

  除疫苗研发外,田间鉴别诊断也应关注,因为它是快速反应和应对的基础,以防止疫情扩散,减少经济损失。来自美国新兴和人畜共患病卓越研究中心主任Dr.Jürgen A. Richt表示。遍观全世界非瘟疫情区域的防控措施,感染ASFV后目前唯一的有效应对措施就是扑杀和消毒。Dr.Jürgen A. Richt 强调,未完全煮熟的猪肉存在带毒的风险,这也是在非瘟高发期不建议泔水养殖的重要原因,而不仅仅只是中国要求这样做。

  二、非瘟疫苗研究的难题

  目前ASFV的疫苗研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离安全有效的疫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ASFV的三个特点。1. 巨噬细胞是ASFV的靶细胞,使其能够逃避先天性免疫;2. ASFV在体内是产生抗体免疫还是细胞免疫,目前尚未明确 ; 3. ASFV基因型复杂,交叉保护差,疫苗只能对同源毒株产生保护。对于ASFV的许多未知性使得ASFV的基础研究是当前需要做的必要工作。

  三、目前疫苗研究的几点发现

  Dr.Jürgen A. Richt介绍了他在ASFV疫苗做的几项工作。在弱毒苗的免疫试验中,免疫猪群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包括关节炎、皮肤溃疡等,说明弱毒苗仍存在很大的安全性。

  由于目前保护和致病基因的不明确,运用基因工程手段敲除部分致病基因,保留保护基因,以减轻病毒毒力的思路,就好比是蒙着眼睛打靶,其有效性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安全性和DIVA能力(可区分疫苗接种和野毒)应该是非瘟疫苗研究的方向。

  而在亚单位疫苗的试验中,免疫组比对照组产生更严重的病毒血症的现象,Dr.Jürgen A. Richt 据此推测ASFV具有与蓝耳病毒一样的ADE效应。

  四、现场快速诊断技术

  最后,Dr.Jürgen A. Richt再次强调了快速检测对于疫病防控的意义,并介绍了一款便携式PCR检测仪,可在1小时左右获得结果。

  《杨汉春 :非洲猪瘟防控的现实与挑战》

  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

  从8月3号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起非瘟疫情起,非瘟已经在中国肆掠了4个月时间,从第一起疫情爆发到蔓延全国,整个养猪业人心惶惶。4个月的时间内,非瘟疫情的防控存在哪些现实的问题?未来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到底要怎样才能打赢这场战役?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他的观点。

  一、认识非洲猪瘟病毒(ASGF)

  1. 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唯一成员,病毒颗粒大,基因组多,有24个基因型,有囊膜

  2. 主要靶细胞是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破坏猪群免疫系统(巨噬和单核细胞是机体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

  3. 临床症状:众多的非瘟基因型使得非瘟有不同毒力的毒株。疾病的严重程度因ASFV的毒力而异,高毒力毒株引起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发病猪体温41-42℃,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皮肤充血变红或变紫,呕吐、鼻腔出血、腹泻、血便、1-4天内死亡(有的无症状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

  中等毒力毒株可引起亚急性型,感染后7-20天后死亡,病死率为30-70%。病变程度比高毒力毒株稍轻微一些。

  低毒力毒株引起慢性型,病程时间长,体现为体重下降,间歇热、耳部、腹部和大腿内侧皮肤发生坏死、溃疡、关节炎,部分有呼吸道症状。

  4. 传播途径。

  非瘟传播途径

  5. ASFV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体现在耐受酸碱范围广,反复冻融也不会影响ASFV的感染性。在室温或4℃冷藏条件下保持数月仍具感染力,在猪尸体、组织中以及低温条件下病毒可存活6个月以上乃至数年。腌制的、熏蒸的猪肉产品中可携带病毒。但ASFV对热抵抗力弱,在70℃条件下加热30分钟可将猪肉中的病毒灭活。而且一般的消毒措施均可以杀灭ASFV,去污剂、次氯酸盐、碱类及戊二醛是最有效的消毒剂。这可能也是目前针对非洲猪瘟的唯一的一个好消息了。

  ASF会是养猪业的一场灾难,在谈到非洲猪瘟防控的现实与挑战时,杨汉春教授这样感叹。从8月疫情发生到现在,结合目前的非瘟感染态势和防控经验,杨汉春提出了非瘟防控的四大现实、五大挑战和五大建议。

  二、非瘟防控的四大现实

  现实一:ASF是养殖业的一场灾难。因为其无有效疫苗,无有效治疗手段。

  现实二:疫情范围广、病毒污染面大。

  截止11月29日非瘟疫情分布

  杨汉春分享了一组数据,目前非瘟感染后发病率在0.24%-100%,其中20起疫情发病率40以上,平均病死率达到62.38%, 其中25起疫情病死率达100%。这些是取自疫情发现阶段的数据。散养和中小型养殖场多发,部分规模化养殖场也没能幸免。

  现实三:疫情严重,防控形势严峻。除了猪只扑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行业的间接损失难以估量。同时非瘟的实际感染情况也值得大家关注。

  现实四:基层防控队伍薄弱。这是杨汉春进入到疫区一线的感受。

  三、非瘟防控的五大挑战

  

  挑战一:行业从业者的防控观念。以往的疫病防控,大家都寄希望于疫苗,但非瘟疫苗目前不可期待,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生物安全才是目前的唯一途径。

  挑战二:防控的信心和耐心。鉴于国外的非瘟根除经验和国内的养殖规模和环境,非瘟的防控将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挑战三:防控体系。目前基层防控对于薄弱,需要强化防控体系的建设,充实和完善各级防控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提升基层防控能力。

  挑战四:防控措施落实。需要坚持“拔点、灭源、防扩散”,联防联控,发挥全社会的责任,保证防控措施的落地。

  挑战五:养猪业的转型升级。谋划生猪产业的布局,养殖方式的彻底改变,发挥行业、行政部门等进行宏观调控

  四、非瘟防控的五大建议

  针对非瘟防控将转入攻坚战和持久战的趋势,杨汉春借鉴毛主席的抗战思路,提出了非瘟防控的思路,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全名皆兵,做到划分区域,区域控制,坚持灭源。并提出了具体的五点建议。笔者不由感叹,毛主席的思想竟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感觉。

  建议一:建立疫情上报的有效机制生猪养殖企业、兽医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自下而上,主动积极上报非洲猪瘟疫情

  建议二:发挥全社会力量 。包括养殖企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业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等,成立各级非洲猪瘟防控的专业队伍,强化疫情的临床监控和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疫情和处置疫情。

  建议三:适度调整封锁和扑杀策略。坚决实施封锁、疫情扑灭措施,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对疫点的生猪全部扑杀。缩小封锁范围,以疫点所在县为单位实施封锁,在疫点3公里以内严格进行临床监测和排查,合理确定扑杀范围和生猪数量(感染猪群)

  建议四:扑杀生猪的经济补偿足额和及时到位。

  建议五:严格对生猪屠宰场进行监控,禁止屠宰非洲猪瘟发病猪、感染猪;禁止污染猪肉上市流通;禁止使用非洲猪瘟污染的猪血液、血浆、内脏等所有原料用于饲料加工;全名禁止泔水和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PS:以上内容仅根据现场报告及录音整理,暂未经本人审阅,供朋友们参考;若有不妥之处或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微信后台,平台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猜你喜欢

  大咖观点:家庭农场是主流,散户在原料主产区继续生存

  拜耳计划裁员1.2万人,且评估退出动物保健业务

  助力非瘟新药研发!超算中心发现了具有潜在抑制非瘟病毒的活性分子

  中美贸易:受非瘟疫情影响,中国大买美国12732吨猪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