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學生在公衆號後臺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一看這位同學就是愛思考、愛英語的好學生。爲了鼓勵大家多多給我留言互動,我就專門撰寫一篇文章來談談“狗血”話題。

在古代,“狗血”是用來辟邪的民間巫術。但時過境遷,現代人往往用這個詞來形容“十分老套的劇情”,或“看到開頭就猜中結局的故事”。

比如說:

1. 聽到噩耗,人物手中的碗或杯子一定會掉下來摔碎。

2. 悲痛不已的人物衝到外面,室外一定是打雷下雨。

3. 人物臨死前一定有交代不完的話。

4. 不敲門闖進屋子,一般會遇到兩件事:上吊和親熱。

有一種說法是,“狗血" 一詞來源於 shit,算英語中的一個“髒話”了。當老外面對一個令人抓狂、十分扯淡的情形之時,他們可能會說“shit!”。

後來,一些喜歡夾着英文說話的國人發明出了“夠shit!”的說法,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狗血!”,完全就是諧音,跟狗狗沒啥關係。

這種半英半中的詞彙在互聯網上通常顯得比較洋氣,很容易造成病毒式傳播,比如前段時間的“瘋狂打call”,“你pick誰”,“勸你skr而止”…

既然理解了“狗血劇情”的含義,那麼用地道英文究竟該怎麼說呢?總不能說 The story is very dog blood 吧!

前面我們說過了,“狗血”實際上表示“陳腐老套的”,我們可以用下面四個單詞來表示:

1. cliché

n. 陳詞濫調

這不是英語原生單詞,來自於法語(你會看到字母e上面有個小撇),念成 :/kliːˈʃeɪ/

cliché 是一個名詞,在特定語境下可以直接表示“狗血劇情”。

造句:I don’t like the clichés in movies.

我不喜歡電影中的狗血劇情

2. cheesy

adj. 劣質的、蹩腳的

這是一個形容詞,表示“cheap, insincere and of low quality”(廉價的、不真誠的、質量低的)。念成:/ˈtʃiːzi/。

其實大家想想,所謂的“狗血劇情”不就是編劇們懶得動腦子、把用爛的套路反反覆覆用的結果嘛!

造句:The market is full of those cheesy soap operas.

市場上充滿了那些狗血的電視劇。(*soap opera:肥皂劇)

3. corny

adj. 陳腐的、乏味的

牛津詞典上的定義爲“not original; used too often to be interesting”(不是原創的、被使用了太多遍以至於乏味的),念成:/ˈkɔːrni/。

可以說,這個詞很精準地反映了“狗血”的本質。補充一點,首字母“c”千萬別寫成“h”了,否則整個畫風就會變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查horny啥意思。

造句:They all say it is a corny film, but I think it is not that bad.

他們都說這部電影很狗血,但我認爲沒那麼糟糕。

4. campy

adj. 狗血的

其實我在網上搜了一下這個問題:“狗血英文怎麼說”,結果發現 campy 一詞是被提及比較多的。念成:/'kæmpi/。

但這個詞是口語詞,一般大詞典查不到。我查了一下Urban Dictionary(美國俚語詞典),發現 campy 用來表示“狗血的”其實還是比較準確的,先看看詞典怎麼說:

上述定義大意爲:campy表示“故意誇大某些元素以強化影視作品的類型特徵”。也就是說,人物“臉譜化”,以及讓你一眼看穿的“套路”比較多。

比如《007》系列電影中,一定是詹姆士·邦德穿得帥帥的,獨闖龍潭虎穴,拯救地球的故事,其間還必須穿插一段和“邦女郎”纏綿的橋段。

造句:The plots in the TV drama is too campy for me.

對我而言,這部電視劇的劇情太狗血了。

007 James Bond 的狗血造型

最後,附上國外媒體評出的好萊塢十大“狗血橋段”,我們一起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兒:

橋段1:People waking up in hospital and immediately being alert enough to pull out their IV drips.

感覺全世界的人都在害他/她。人們在醫院醒來後,會很警覺地拔掉靜脈注射。

橋段2:Nobody ever saying "goodbye" on the phone and always hanging up instead.

沒有人在掛斷電話的時候說拜拜。

橋段3:A character switching on the news and it always being conveniently related to the plot in that moment.

角色打開電視看新聞,往往正好看到跟情節有關的新聞。

橋段4:A nerdy character explaining something and someone replying with "in English please."

當一個類似書呆子的人很正經地解釋問題的時候,另一個人就會說“說人話!”

橋段5:Any time that women vomit in movies, it's an indication of pregnancy.

女人在電影中乾嘔只有一種可能:懷孕了。

電影《奇蹟男孩》

橋段6:Kids in movies being super-precocious and wise.

電影中的孩子總是顯得很成熟聰明。

橋段7:Movies pretending that slim female characters eat nothing but junk food all the time and never exercise.

明明很苗條的女性角色卻大喫垃圾食品,而且從來不運動。

橋段8:Conveniently shaped bedsheets covering women from the chest down, but not men.

被子總是蓋住女人的胸,但從不蓋住男人的胸。

橋段9:Nobody actually eating the food they order at restaurants.

人們總喜歡點一大堆東西,但卻幾乎不怎麼喫。

電影《公主日記》

橋段10:Girls only being considered attractive once they straighten their hair and get rid of their glasses.

醜女摘了眼鏡梳了頭髮立刻變美女。

大家可以在留言區說說你曾經在影視劇中看到過的狗血劇情,或者分享一些你生活中的狗血橋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