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梦初醒的美国,下令彻查使馆物品,最终藏在木质国徽背部的“金唇”才被察觉,然而,这七年间不知多少机密被苏联监听到。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了,从1945年到1952年,这七年间大使馆迎来送往了四位美国大使,每一任的新大使到任后都会对使馆重新装修一次,墨水瓶换过了,书架更新了,茶几沙发家具也要紧随潮流变换,但是,哪怕使馆的窗帘都被更换颜色,这木质国徽礼物,却还是安然无恙地挂了七年。

在电视剧中,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桥段:知情人紧张兮兮地把得来的情报或秘密全盘托出后,另一个人手指竖到嘴边说:“嘘,小心隔墙有耳!”这样小心翼翼一句话,便可将气氛渲染更加的紧张。
国与国之间,也存在着监听这种间谍手段,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报机构和间谍人员。这仿佛是心照不宣的秘密。甚至有些导演,格外青睐这样的题材,会将这些惊心动魄又充满诱惑力的故事,拍成电影,像家喻户晓的《憨豆先生》、《谍影重重》《碟中谍》等等,真谓叫好又叫座。

现实世界里,各国对于类似监听一类窃取情报的手段,其实是非常谨慎排查的。一个人尚且不能接受一言一行被处处关注,一个国家又怎么可能容许秘密商议被曝光到他国呢?
只可惜“百密终有一疏”,今天要谈的,便是历史上的一次大使被监听事件,一经披露,便立刻引起世界震惊,它就是记录在苏联历史中著名的"金唇行动"。
何为金唇
“金唇”并不是一款口红的名字。它是一种特制的窃听器,而且,还是苏联针对美国使馆而专门设计的窃听设备。1943年12月17日,时任苏联克格勃领导人的贝利亚,向斯大林做报告,“金唇”这枚窃听器已经顺利通过专家检验,其性能无与伦比,功效令人称奇。

这可不是贝利亚自吹自擂式的王婆卖瓜,在当时,“金唇”窃听器确实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平。它自身不需要电池提供动力,也不需要外来电流,在当时人的思维误区里,没有意识到窃听设备能不靠电信号工作。
当时的反窃听设备,捕捉的是电信号,“金唇”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从而完美绕开了反监听设备的追捕。最惊喜的一点是,它的工作寿命可以无限延长。从外表上看,这枚窃听器就像一个带有尾巴的“蝌蚪”。
几经波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先进工具有了,可又要如何才能顺利地将它带入美国驻苏使馆,进行监听呢?克格勃特工为此也是绞尽脑汁。如果被使馆察觉,不仅“打草惊蛇”,更会浪费精心研制出来的窃听器。

特工们首先想到,将女特工们扮作普通的家庭妇女,在美国使馆的对面居民楼居住,将“金唇”们放置在被褥床单上,天气晴好的周末,在居民楼的阳台上,“家庭妇女”们便假装很自然地将晾晒的被褥床单进行抖灰,这抖落掉的可不是灰尘,是特工蓄谋撒向使馆大院的“金唇”。
只可惜这种方法收效甚微。特工又生一计,策划了一起火灾,假扮火灾消防员潜入大使馆中,寻找机会安装窃听器。遗憾的是,还是无功而返,假扮的特工们,始终没有机会下手。
精美国会作“礼物”
一番折腾以后,还是克格勃的高级参谋想到了一个妙计:将窃听器隐秘地放在礼物中,再寻个让美国大使不能推辞的理由,趁机送出。经过两位苏联情报专家的讨论和筛选,光滑的猛犸象牙、象牙电话、檀木制成的盾牌等现成的精美工艺品,被无情否决掉。
专家给贝利亚的建议是:依据“金唇”自身特点,重新打造一个相适应的礼物。贝利亚听取了建议,于是礼物制作工作马不停蹄地开始了。

到了1945年的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国元首在雅尔塔会面。贝利亚认为,这是一次行动的好机会。2月9日,苏联宣布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地点在黑海之滨。并以少先队员的名义,向另外两国的元首发出期待光临的请柬。
但是国家元首政务缠身,抽不开身来参加孩子们的活动,可是拒绝孩子们的邀请,又显得冷酷无情,委派其他官员到场也不合适,最终完成使命应邀而来的,自然就会是两国的驻苏大使了。
当美国大使阿维拉卡里曼带着请柬来到开营典礼上,克格勃特工知道,鱼儿上钩,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开营典礼气氛热烈,孩子们纯真的歌声和微笑也让大使跟着放松起来。随后,一枚巨大的木质美国国徽,被少先队员抬到卡里曼大使面前。
翻译官立刻上前介绍:这枚国徽是由紫檀木、杨木等名贵木材拼装而成,是苏联特别献给大使的礼物,希望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地交往。惊喜的卡里曼大使高兴地收下了这枚国徽,将它安置在使馆办公室。
七年后才察觉真相
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了,从1945年到1952年,这七年间大使馆迎来送往了四位美国大使,每一任的新大使到任后都会对使馆重新装修一次,墨水瓶换过了,书架更新了,茶几沙发家具也要紧随潮流变换,但是,哪怕使馆的窗帘都被更换颜色,这木质国徽礼物,却还是安然无恙地挂了七年。

只因为它确实收到了每一任大使的喜爱,而没能引起警惕心和美国的戒备。直到一位英国专家破解了射频识别技术,并加以仿制。
如梦初醒的美国,下令彻查使馆物品,最终藏在木质国徽背部的“金唇”才被察觉,然而,这七年间不知多少机密被苏联监听到。自觉羞辱的美国,在1960年后,才公开承认这件事。
居安思危引以为鉴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是幸福的根本,是发展的前提,亦是阖家欢乐的保障。国家安全并不是离人千里仿佛离生产生活很遥远的词汇,而是切实关乎每一位公民的利益。国家安全,保障孩童与父母的温馨时光,与伙伴们的嬉笑打闹。保障了国土上的生活的人们安居乐业。人们受它庇护,理应维护着它。
近年来,中国也是在不停地完善和补充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战略纲要和保护措施。从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再到《国家安全战略纲要》的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的颁布实施,人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设立。

无不显示出我国对其重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身处和平年代,更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汲取经验,为了阳光下的微笑,坚定守护和平,维护国家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