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这样发问错了吗?

3月31日下午,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大火,无情吞噬了30名扑火人员的生命。

一周之后,4月6日,央视十三套《面对面》栏目播出了采访幸存的消防员内容,但却引发不少质疑。尤其是主持人提问幸存消防员的方式,让许多观众难以接受。

你跟那个战友关系好吗?

你想救他吗?

你担心你的战友吗?

……

当观众们心存敬意,为怀念凉山牺牲消防员而观看《面对面》栏目时,听到主持人董倩这样的提问,许多人心里产生了“极度不适”。他们在微博上质疑:“没有职业道德!”“完全无视幸存者的痛苦,不断去戳别人心窝子。”“这样的采访,还有人性吗?”

《面对面》这样发问错了吗?

在完成职业职责与坚守人性底线之间,记者如何把握尺度这一两难的问题再次被深刻讨论,作为一个媒体人,此时究竟该如何抉择?

许多人认为,不该在此时机采访幸存消防员,尤其不该让他们回忆当时情景“往伤口撒盐”。“让消防战士缓缓,让他们接受心理治疗后情况稳定了再采行吗?并不想看这样的节目,你们不做这样的节目也不妨碍我们尊敬他们。”但也有人认为:“记者首要职责是还原事实真相,不应当在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时如履薄冰、谨小慎微,以至于正常的事实记录和新闻报道职能履行都受到阻碍。”

每当类似争议出现,《饥饿的苏丹》就会被提及。《饥饿的苏丹》是摄影师凯文·卡特的作品,获得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该张照片上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照片发表后激起强烈反响,少人谴责卡特残忍,没有放下相机去救小女孩,不久导致卡特自杀。

这种情况虽然极端,但仍代表着新闻领域长期以来沉重却又悬而未决的问题:记者的职业职责和道德边界。

大多数评论认为,在面临这种两难困境的时候,记者不能为了拍而丧失一切底线,不能将公众的利益和生命的尊严凌驾于新闻价值之上,更不能片面追求眼球刺激、博取受众关注而刻意追求感官轰动,甚至不惜漠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尊严。但也有许多说法提到,作为一个记者,应该真实地记录自己所看到的情况,使真相得以传播,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拯救更多危在旦夕的人。

董倩先后主持过《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等节目,被认为是央视优秀的主持人之一。对于董倩式追问,在以往的节目中也曾经有人表示过质疑,但董倩在自己出版的书中曾写到:“希望用自己在新闻工作中的追问让大家体会到人生中最真、最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不易和复杂让我在采访每一个人的时候,能更深地理解他的处境,以及身处其间的艰难和思量。因为我知道,每一张平凡的面孔后面,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日子。”

但是,能否从中一档时间有限的电视节目中看出美好和不平凡,现在看来,却真的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