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子仪的姬妾们第一次见卢杞,一定会嘲笑他的相貌,而卢杞这个人心里阴险狡诈,一旦获得大权,就会报复郭家。卢杞掌权后的所作所为皆如郭子仪所说——打击报复曾经嘲笑自己的人。

俗话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君子不会同你斤斤计较,小人却会心怀不满,指不定什么时候给你来下打击报复。

小人没有原则,真正聪明的人都会让过小人,不轻易同他们结仇,尤其是掌权的小人。

历朝历代出现过很多权臣(功高震主),大多下场不好,李斯、韩信、梁冀等皆是身死族灭,却也有些人得以善终,大唐名将郭子仪便是其中之一。


郭子仪的功劳之大,说是再造唐朝也不为过,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抵御吐蕃,单独拎出来一件就足以青史留名,更遑论三件大功(远不止三件)。

按历史惯性,郭子仪这样的大功臣,一般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不是罢官就是被杀,但郭子仪不仅自己过得滋润,就连子孙后代活得也很好,不得不说是个另类。

郭暖是郭子仪第六子,他不仅是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的丈夫,更是唐穆宗李恒的外祖父,足以说明郭氏在郭子仪去世后的发展壮大。

郭暖两口子曾吵架,郭暖冲妻子喊道:你父亲能当皇帝,那是因为我父亲不想当皇帝!升平公主气不过,跑到皇宫向父亲代宗告状。代宗听完后,语气淡淡:郭暖说得不错,郭公相当天子的话,就轮不到你爹了。


代宗的话或许是夸大,或许是事实,但郭子仪却不能不管不问。郭子仪先将郭暖关起来,向代宗请罪后又狠狠打了郭暖一顿。

老人以前批评某人,会说记吃不记打。郭子仪得让郭暖知道祸从口出的教训,当然要狠狠地打了,顺便也能告诉代宗:这是郭暖胡说,我没这样的想法。

郭子仪权势极大,却仍小心翼翼,因为他知道权力之争犹如过独木桥,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对待小人亦如此!小人好比做数学除法,总是除不尽的,浪费精力同小人斗,最后失去最多的总会是自己。

有句话叫小人得志。小人之所以得志,因为他背后站着个大人物,大人物要提拔小人,除非你的权力能盖过这个大人物,否则你便对付不了这个小人。郭子仪总能看清小人背后的东西。


如何对待小人,郭子仪简单做来就是五字:忍让、不得罪。说起来简单,可不是所有人都有郭子仪般的智慧。我们可以从郭子仪对待卢杞中窥出一二。

卢杞出身范阳卢氏,祖父曾担任唐朝宰相,《旧唐书·卢杞传》描述其长相:“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卢杞相貌丑陋,而且是张蓝脸,被其他人当鬼怪一类的看待。可见卢杞一生受到太多的歧视。

建中初年,八十四岁的郭子仪病重。不说郭子仪的权势,仅凭他数度挽救大唐危难,朝中大臣就得去看望。当时为御史中丞的卢杞也不例外。

《旧唐书》详细记载了这次探望:“时尚父子仪病,百官造问,皆不屏姬侍。及闻杞至,子仪悉令屏去,独隐几以待之。”


其他官员来探望,郭子仪让姬妾在身边随侍,可一听卢杞来了,赶紧命姬妾藏起来,不允许她们见到卢杞,只有郭子仪一人接待卢杞。

众人疑惑郭子仪的做法,却不敢违背,只能在事后询问。郭子仪解释道:“杞形陋而心险,左右见之必笑。若此人得权,即吾族无类矣。”

郭子仪的姬妾们第一次见卢杞,一定会嘲笑他的相貌,而卢杞这个人心里阴险狡诈,一旦获得大权,就会报复郭家。

仅仅一年后,郭子仪的话就应验了。建中二年,卢杞被升为御史大夫,十日后卢杞又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唐朝宰相的正式官职。


卢杞掌权后的所作所为皆如郭子仪所说——打击报复曾经嘲笑自己的人。杨炎、崔宁、颜真卿、严郢、张镒等皆受到卢杞的打击报复。

郭子仪也在建中二年的夏天去世,哪怕郭家失去最大保护,也没遭到卢杞的构陷,这不得不说郭子仪的先见之明。

权力越大,敌人越多。当某人处于高处后,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会树敌,因为地下抬头看他的人太多了,人心总是复杂的,也许就会有人想:你凭什么在哪?

小人不得志的时候,对他人卑躬屈膝,竭力隐藏自己凶狠本色,一旦有了机会,绝对会扑上去撕咬,以报复当初的“卑躬屈膝”。这东西防不胜防,只有如同郭子仪一般小心放过才是。


真正聪明的人,一般都懂得同小人妥协,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小人总是除不尽的,不如我们也学学郭子仪,能屈能伸方能成就大事,你说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