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杖,是指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古代的廷杖以明朝时期最为著名,因为廷杖在明朝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尤其是明朝中期,受廷杖的官员不计其数。

明朝的廷杖始于洪武朝,朱元璋曾经杖打永嘉侯朱亮祖,最终朱亮祖被杖打至死。朱棣即位后,废除了这项制度,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又将其恢复。到了明朝中期,廷杖官员的事情屡见不鲜。

就好比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明神宗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但遭到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于是明神宗就将礼部尚书洪乃春廷杖六十。此后,只要有大臣干涉此事,就必受廷杖之刑。国本之争长达十五年,期间惨遭廷杖的大臣不计其数。

很多人都以为,历史上的廷杖与影视剧中一样,都是用普通木棍行刑。但实际上,真正的廷杖是由栗木制成,行刑的一段制成槌状,上面包一层铁皮,铁皮上再装有倒钩。

如此一来,每打下去一次,倒钩就会顺势将人的皮肉撕扯下来,使受刑之人痛不欲生。如果杖打八十以上,运气好的终身残疾,运气不好的,行刑还没结束就已经断气了。

大宦官刘瑾把持朝政之时,就曾在午门外,杖死过23个大臣。而十分宠信他的明武宗,也在正德十四年三月,廷杖了146位大臣,场面惨不忍睹,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明武宗是出了名的荒唐皇帝,一直只顾着玩乐,很少打理朝政大事,所以才让宦官刘瑾有了干预朝政的机会。他与后来的明熹宗有相似的地方,不过明熹宗是专注于木工,而明武宗是专注于玩乐。

正德十四年三月,刚刚北巡回来的明武宗,又被江彬、钱宁等人怂恿要去南巡。当时江淮地区闹饥荒,明武宗宣布要南巡后,当地百姓害怕遭受骚扰,于是纷纷逃离远避,受尽颠沛流离之苦。

时任武选郎中的黄巩,率先站出来劝阻,结果被下诏狱。更惨的是“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自刃以谏,卫士夺刃,得不死,鞫治,杖杀之。”即使这样,群臣仍以死进谏,结果明武宗下令:“杖舒芬等百有七人于阙下。”

此时黄巩认为舒芬等人上疏说得不详尽,可能明武宗无法明白其中利害,于是又独自上疏。黄巩列出六条建议,主要是让明武宗远离奸佞,多为百姓着想之类的。

结果奏疏落到江彬的手上,江彬进谗言诬陷黄巩等人,明武宗大怒,结果“杖黄巩等三十九人于阙下,先后死者十一人。”前前后后,就有146位大臣惨遭廷杖,11位大臣死于杖刑之下。

此事发生不久,宁王朱宸濠便起兵叛乱,南巡之事遭到群臣阻止,明武宗感到很是扫兴,于是借着宁王叛乱为由,打算再次御驾亲征。这次为了避免群臣阻止,明武宗率先下令:“再言之,极刑。”

群臣已经领教过皇帝的执拗,也尝尽了苦头,自然都不敢站出来说话。就这样,明武宗如愿以偿,率领着大军就从京师出发了。平叛原本是大事,但对于明武宗来说,御驾亲征只是借口,沿途玩乐才是正事,他甚至将最宠爱的刘娘娘也带在身边。

结果明武宗军队还没到,就传来消息,称王阳明已将宁王活捉。明武宗不但不表彰王阳明,还气恼他自作主张,抢了自己的风头。王阳明八月就将宁王擒获,但直到十二月,明武宗都不肯受俘。

最后王阳明不得已,只好将所有功劳都归于“大将军朱寿”(明武宗自封),明武宗这才勉强同意北返。回程路上,明武宗一时兴起,又坚持要自驾小船去捕鱼,结果掉落水中。

由于不识水性,等被救上来的时候,明武宗已经喝了不少水,并且水呛入肺,加上受到惊吓,从而引发了肺炎。回京之后,明武宗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以三十一岁的年纪病逝。

明武宗自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身边的人为了讨好他,总是不断寻找新鲜事物迷惑他。而玩着玩着就长大的明武宗,最后也因为贪玩丢掉了性命。由于他没有子嗣,皇位便由堂弟朱厚熜继承,也就是嘉靖帝。

而这个嘉靖帝也是喜欢实行廷杖的人,在“大礼议”事件中,他曾下令将134名官员同时廷杖,打破了明武宗同时廷杖107人的纪录。上百根棍子同时起落,一时间声响震天,场面惨不忍睹,更有16名大臣当场丧命。

(参考文献《明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