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年,凯撒只用60天时间就占据了意大利半岛,完成了对元老院集团的闪击作战。然而,暂时的意大利主宰地位,并不能确保自己获得最终胜利。以庞培为首的元老院势力,依然在四海拥有庞大的军队和利益勾兑集团。发生在罗马等地的风波,只能更加刺激他们进行疯狂反扑。因此,这场血腥的内战仅仅算是刚刚开始。

但凯撒也没有立刻挥军向东追击。因为相比实力有限的希腊,基本盘稳固的西班牙对本土威胁更大。充沛的区域资源,足以武装起远胜东方省份的军事力量。因此,内战的第二阶段就首先在地中海西部展开。伊莱尔达战役则是凯撒撬动西班牙局势的敲门砖。整军备战

为了迅速出兵西班牙,凯撒在驱逐庞培之后就立刻开始整军备战。首先利用诡辩和暴力威胁等手段,夺取了留在罗马城的国库应急资金。随即利用这笔巨款为自己募兵和筹集战备资源。然后就将手中的部队分散各头,以便对不同方向做出预防性部署。

伊莱尔达战役

为了预防庞培可能发起的袭扰反击,凯撒安排2支部队驻守在意大利东南的布林迪西与塔林敦。那里都是外部世界通向半岛的重要海港。此后,他又向西派遣瓦勒里乌斯率领的1个军团,去专门接收已投诚的撒丁岛防务。还命令库里奥率领2个军团前往粮食产区西西里岛,并以此作为将来进攻北非的跳板。当然,凯撒也下令在东西海岸同时建造2支舰队,为接下来的渡海做好准备。最后,自己将整个意大利的守卫工作交给副官安东尼处理,并让准备远征的士兵们进入风光宜人的海滨城镇休养。

临行前,凯撒还抽空返回罗马城,发现首都到处弥漫着恐慌气氛。他立刻会见那些选择留下的元老,希望能以友善态度安抚人心。为此,他再三强调自己发动内战是迫不得已,还建议元老们派遣使者与庞培继续和谈。但老练的政客们早已将其看穿,深知凯撒不过是要将舆论难题抛给庞培,利用自己去拖延时间。于是纷纷打起太极,拒绝让自己担任使者。凯撒见元老们也只想明哲保身,判断局势很快就能稳定下来。便安排部下雷必达继续主持工作,自己跑去召集嫡系部队,正式开进征途。

由于缺乏船只,凯撒的主力军只能北上走沿海道路。结果,位于法国南部海岸的马西利亚却不愿与之合作。这个曾多次帮助罗马对抗外敌的希腊城邦,此时依旧判定元老院方面会占据总体优势,所以不愿倒向凯撒。后者在盛怒之下,下令3个军团展开围攻。同时安排副将法比乌斯带着另外3个军团,率先赶往比利牛斯山脉,驱逐占据在那里的庞培系军队。后者也贯彻了凯撒的雷厉风行,以急行军突袭了山间隘口,成功逼迫对手南撤至西班牙行省。立足敌境

不过,庞培派的指挥官阿弗拉尼乌斯也非泛泛之辈。他立刻整顿溃军,并向更西面的卢西塔尼亚地区求援,并在土著部落中征召辅助力量。很快,他麾下的军力就扩充到5个正规军团,80个由西班牙土著组成的皮盾兵大队、骑兵和其他轻装力量。将近70000人的大军,被全部集结于东北部的伊莱尔达城附近,做出要同凯撒决战的架势。

尤里乌斯·凯撒

已经通过高卢南部的凯撒也迅速给法比乌斯增派了大量援兵。后者手中不仅3个正规军团,还有5000名来自高卢的同盟步兵和3000名同盟骑兵。他们迅速进抵伊莱尔达北部的西科里斯河,并以极快的速度完成扎营。稍后,随军工程师又修筑了2座桥梁,以便随时渡河发起进攻。当然,庞大的军队集结,也是对后勤能力的巨大的考验。导致双方都顾不上列阵杀敌,而是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搜刮物资方面。

就这样,小规模的骑兵前哨战持续数日,直到一次意外降临才升级为大规模会战。当时,凯撒麾下的2个军团正带着骑兵和车辆出门搜寻粮食。谁知一座桥梁被西科里斯河的巨浪冲毁,将他们隔绝在了营地对岸。这一变故迅速被双方指挥官所得知。阿弗拉尼乌斯立刻带着4个军团和全部骑兵前往包围这支偏师,凯撒派的统帅法比乌斯也安排2个军团绕道另一座桥梁驰援。

尽管援军以最快的速度赶路,但庞培派的部队还是率先抵达现场。面对强敌包围,2个军团的士兵们立刻退往附近的高地。他们彼此背靠背站立,用挨着的盾牌组成阵线。两边的骑兵率先展开厮杀,然后才轮到军团步兵相互开打。尽管双拳难敌四手,但援军的及时赶到还是让被围士兵异常振奋。他们不仅抵挡住了敌人猛攻,还与友军联手将庞培派赶回了营地。反复鏖战

两天后,凯撒带着900名护卫骑兵赶到现场。他第一时间了解对现场情况和地形,同时下令军队立刻完成对被毁桥梁的修复。随后,又向士兵们分发了从军官那借来的大笔钱财,以类似原始入股的方式加强基层忠诚。最后才留下6个大队和全部辎重守营,准备用剩余部队立刻向南方的伊莱尔达挺进。

眼看凯撒将部队在自己营地外的平地展开,阿弗拉尼乌斯也领军鱼贯而出,列阵于半山腰上抵御。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但都不愿意主动发起进攻。最后还是凯撒不愿继续下去,下令在距离敌营约592米远的一处山脚下驻扎。为了不让对手阻碍自己,特意将部队的前两列布置于外侧,进行全副武装的警戒。第3列士兵则隐藏在其身后挖掘壕沟。当夜,自己的士兵就可以在这条工事内休息。

凯撒的军队迅速地在伊莱尔达北部扎营

第2天,凯撒的军队又开始故技重施的修筑第2道壕沟。敌军发现情况不对,便出动一些部队前往阻挠,但被负责警戒的军团赶了回去。等到第3天来临,凯撒的部队已经能在双重壕沟的保障下安营扎寨,顺利完成了全军阵地转移。

此后,凯撒又选中敌营与伊莱尔达城之间的一处高地。希望通过占据那里,阻断对手与后勤基地之间的联系。于是他亲率3个军团出营列阵,吸引大部分敌方主力的目光。同时安排军中最精锐的鹰旗护卫队出击,偷偷前往占领那里。但阿弗拉尼乌斯也发现了这个意图,马上派出了1个大队的兵力前往阻拦。由于长期生活在多山的西班牙境内,这些士兵竟率先抵达山顶,再以迅猛的攻击将鹰旗护卫队赶下山坡。在山下负责接应的军团,也以为是遭到了敌人大队突击,开始向附近的其他山丘退却。

凯撒见状,只能命令整个第9军团前往支援,自己则前去阻拦溃兵。该军团是凯撒麾下的劲旅,自然将失去队形的敌人轻松击溃。由于发展过于顺利,他们甚至冒失的杀到伊莱尔达城下。但那里实在是过于狭窄,只能容纳3个大队正面铺开。熟悉地形的敌军又立刻展开反攻,逼得第9军团连连后撤。随后更多庞培派援军抵达,将疲惫的友军替换下来,并用密集的标枪投射,倾泻到挤成一团的第9军团头上。此时,这些精锐士兵只能顶着伤痛和疲惫维持阵线,终于等到其他援军前来。

凯撒的更多生力军抵达后,便娴熟的将前线伤员替换下来。替换上阵的士兵与敌军展开半日鏖战,直到双方的标枪全部消耗殆尽仍未决出胜负。尽管凯撒的士兵身处低处,但他们还是奋力拔出佩剑仰攻敌阵。最后以巨大的气势瓦解对方意志,迫使其纷纷逃回城镇和营地内躲避。虽然这次战斗非常激烈,但训练有素的两军却都死伤不多。凯撒一方仅仅阵亡70人、负伤600人,庞培派的部队也只折损了200多人。他们意识到靠一战取胜并不现实,便巩固了高地防御,打算利用主场优势进行消耗。

凯撒的军队以巨大的气势瓦解了对方的意志突破困境

此后的2天内,一场暴雨又给庞培派送来转机。它无情摧毁了河上的2座桥梁,导致凯撒全军被困在西科里斯河与金伽河之间。既得不到后方的给养,也无法渡河搜寻足够的物资。粮食危机很快降临,让军营附近的粮价暴涨近60倍。虽然凯撒试图派人维修桥梁,却因敌军的不断阻挠而作罢。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正巧有支来自高卢的运粮队抵达河岸,却因无法渡河而遭到敌方3个军团和全部骑兵袭击。随行的高卢骑兵与弓箭手们英勇抵抗,暂时击退了对方,但得不到支援的物资队伍也迟早会全军覆没。

凯撒就依靠在不列颠的经验,安排士兵们就地修建船只。然后载着一支军团趁夜抵达对岸,在敌人反应过来前就构建了工事。此后,两岸的士兵又耗时2天重建桥梁,将物资与军队都安全接至营地。骑兵部队更是成功拦截对方的搜粮队,歼灭了一整个皮盾兵大队,还截获了大批物资。

由于形势出现逆转,战场附近的6个西班牙部落前来投诚。眼见自己大势已去,阿弗拉尼乌斯的部下们一致决定撤离伊莱尔达。他们将赶往依然支持庞培的克尔提贝里亚,补充那里的驻防兵力。至此,凯撒以极少损失就夺取了伊莱尔达,为自己征服西班牙而打开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军事文摘》杂志。作者:冷炮历史——百夫长。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