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要:重庆某知名串串连锁一加盟店因连续亏损停业转让。该店最繁盛时日营业额达1.5万,月利润有20来万;自2017年8月以来,日营业额仅1500左右,月亏损逾2万。

餐饮行业更换门庭本就很正常,甚至还比较频繁,大家留心观察很容易就能感知到。餐饮业入行门槛低,容易爆炸式跟风,竞争也激烈,尤其是平民类餐饮。

还记得两年前,几乎是一夜之间重庆主城区就满是李记串串了,正宗的也罢,山寨的也罢,跟风的也罢。各种李记,石灰市、土炮、山炮、火炮、川炮……还有其他不知道的各种炮。记忆犹新的是,单位旁边一条不到300米的商业街,就新开了3家李记串串,还不包括原有的五六家家庭式串串店。

吃过不少各种版本的李记串串,其实味道不错,各家店差别也不大,也有自己的特色菜。但问题在于,毕竟串串是低配版的火锅,重庆人再能吃辣也不可能顿炖都吃,没有那么多的流量基数,必然优胜劣汰。大浪淘沙,最后店铺的数量和密度淘汰到与食客流量相匹配。

首先是味道不好吃的。餐饮,味道是根本,尤其是大众型餐饮,大多数吃串串的人是冲着味道来的,不是冲着尊贵、奢侈、稀有、品味、自拍这些符号意义来的。在吃这个问题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很务实的,味道不行就没有以后了。

然后是位置比较偏的。疯狂布局期到处都是店,餐饮的日活量必然受限于周边人流量,如果是在居民入住率低的校区楼下或商圈偏僻之处,流量就很堪忧了,关张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

最后就是竞争性淘汰。存活下来的,要么是味道好的,要么是地段好的,要么是会做营销的。这个时候市场依然是饱和的,就看各家如何施展拳脚了,直面竞争的优胜劣汰效应就很明显了。

个人浅见,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