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孔子来看,两千多年之后的“我”,对孔子而言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我”来看,两千多年之前的孔子,对“我”而言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读《论语》,会是令人快乐的事情。
孔子说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他在描述悟道、得道的过程。
孔子说他的“道”是一以贯之。他已经明悟了本源,所以才能够一以贯之。
虽然个人是在学习道家,以《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但个人认为老子的“道”是兼容并包的。从“道”来看,老子、孔子、释迦摩尼、惠能都是得道之人。《道德经》、《论语》、《金刚经》、《六祖坛经》都是教人悟道的经典。
于是接下来,自己希望可以来解读一番《论语》,来重新地认识孔子这位先圣。关于这个专题,就写作为《孔子之道》。
《论语》是一本讲“人道”的经典,是很方便的法门,教人如何在做人的过程中悟道。这本经典也是很适合现代人的,从《论语》中可以学习很多为人的智慧。
学而篇,是孔子关于“学道”的论述。学而篇的第一段,是孔子在教人学以致用。孔子的“道”,是体现在“做人”上的。“道”就在人事上,在人世中。
孔子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也是为了教授为人之道。孔子述而不作,因为“道”已经在经典之中,这是学道的方便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先圣传道,后人能够有所学,有所行,是值得开心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学习,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君子学道,是为探寻本源,而不是为了别人学的,所以即便别人不理解,也不会恼怒。
在《论语》学而篇的第一句话,就讲了极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对于“道”,是要学而时习之。对于先圣所教授的经典,不仅仅只是去理解先圣所表达的内容,更应该是去践行先圣所教授的方法。
先圣所教授的经典,是教人学以致用的。因此在读经的过程中,始终要觉察的一个问题则是,自己有没有在践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