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莉在出发前声称,自己要打破凡尔纳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主角福格80天环游地球的纪录。内莉唯一一次偏离《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路线是专程抵达法国亚眠,拜见当时居住在那里的凡尔纳。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19世纪铁路、蒸汽轮船等各种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给人类远程旅行提供了便捷的手段,地球村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不仅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而且更加安全可靠,也使得环球旅行成为可能。
铁路与轮船旅行
19世纪中后期,铁路和轮船成为远程旅行的主要交通手段。
在铁路时代以前,人们远途旅行更多依靠马车等交通工具;铁路时代来临后,远途旅 行、远程货物运输更加快速和便利。
到1914年, 数以百万计的人每年能够旅行相当远的距离。即使是较为落后的地区,受工业化影响,铁路、轮船也日益重要。
在横渡大洋方面,蒸汽轮船成为欧美各国主要的远程贸易、洲际旅行的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横跨大西洋的时间:
1838年是14天半,1855年是9天半,到了1900年是5天半。
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伦敦到印度孟买的航程缩短了41%,到香港的距离缩短了26%。
陆上的铁路线也急剧增加,跨洲铁路干线陆续建成。
1888年,欧洲至伊斯坦布尔的铁路通车,从巴黎开出的“东方快车”(1883年投入运行)可以抵达伊斯坦布尔。
1905年,东起海参崴、西至叶卡捷琳堡的“欧亚大陆桥铁路”建成通车,只要十五六天的时间便能从巴黎抵达海参崴。
19世纪后期,“东方快车”主要行驶在巴黎至伊斯坦布尔之间, 乘客中多是王侯贵族、政界人物、富豪、社交名媛等。
《八十天环游地球》
旅行方式的进步刺激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年)于1873年写下 《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我某天在巴黎的一家咖啡店里读着《世界报》,看到上面一则关于有人可以在80天环游地球的消息, 我顿时想到,可以利用经线的差异让自己笔下的旅行者在旅途中增加或减少一天。故事可以以此为结 局,但我把整个故事付诸笔端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凡尔纳一生写了60多部科幻小说,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他小说作品中的描写多有科学根据,故事里许多技术元素在当时是天马行空,如今已成为现实。
为了写出《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仔细分析了各个航海公司的路线,收集了大量的广告宣传资料,查阅了法国、英国、印度、美国等铁路公司的火车时刻表。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凡尔纳让情节看起来合情合理。
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一书中, 主人公福格与朋友打赌,称自己能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随后他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环球旅行。
最终,历经磨难的福格回到伦敦,但迟到了五分钟。
当福格以为自己输了的时候,凡尔纳事先想好的结局派上了用场。
福格因为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每通过一个时区便多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当重返出发点时,正好多出一整天的时间。
福格也因此意外地反败为胜。
女记者环游世界
1889年,纽约《世界报》25岁的女记者内莉·布莱(1864—1922年)从纽约前往伦敦。
内莉·布莱是美国记者伊丽莎白·简·科克伦的笔名。她当记者之初,装疯混进纽约的一家精神病院,首创“卧底记者”式暗访。她还是第一名独身完成环球旅行的女子,因而成为各地女性的楷模。
《世界报》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内莉·布莱出发了,她会打破纪录吗?”
内莉在出发前声称,自己要打破凡尔纳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主角福格80天环游地球的纪录。
《世界报》的总编认为 这样的任务只能由男人来完成,内莉骄傲地回答:
“派谁去是您的自由。不过如果您派一个男人,我就在同一天出发,一边环游一边把报道投给别的报纸,一定会打败他!”
内莉的老板约瑟夫·普利策 (后来的“普利策新闻奖”即以他的名字命名)把 宝押在了内莉身上,在《世界报》上开辟了“与内莉一起环游世界”专栏。
内莉带着由当时的美国国务卿签发的特别护照和一个小旅行包,开始环游世界。
内莉唯一一次偏离《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路线是专程抵达法国亚眠,拜见当时居住在那里的凡尔纳。
凡尔纳祝福内莉,相信她一定会成功。
短暂拜访后,内莉一鼓作气,按照书中的环游路线, 旅行了苏伊士、亚丁、科伦坡、新加坡、香港、横滨、旧金山等地。
内莉最终打破了福格的纪录,用72天时间完成了环游世界,创造了当时最快速环游世界的纪录。
2015年5月5日,Google Doodle 发布了一个短片,配上歌手 Kelly O 专门创作的《Oh Nellie》一曲,以此向内莉·布莱致敬。其中一句歌词是:“噢,内莉,带我们去环游世界吧,打破那些陈规,你是我们的楷模!”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