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媒体看见“小黄马”真机器人,感到又稀奇,又新鲜。回到国内,就见本月早些时候,中国青年报在它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真机智能创始人兼CEO刘智勇曾放弃苏黎世谷歌工程师的职位,选择进入上升期的阿里巴巴,负责核心人工智能项目,也收获了一定的财富回报。之后,他又放弃阿里巴巴的高薪职位选择创业,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时代机会。他认为,物流无人化是一个必然走向。传感器成本下降,人力成本上升,无人驾驶技术的提升提供了无人化的可能。

中国青年报说,早在2011年,刘智勇就在帝国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系学习和研究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他与研究团队提出视觉和深度数据融合的行人检测算法,为创业后的无人配送机器人准备了技术核心。2016年7月,刘智勇在清华大学x-lab申请获得公司注册地址和5个开放工位,创立了专注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配送机器人公司真机智能。

另据北京晚报报道,2016年,刘智勇带领一个人工智能团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还没有人认可他的设计方案,但是他坚持首先使用昂贵的激光雷达替代视觉导航系统,选择了正确的技术路线,加快了产品走向成熟的脚步。短短不到两年时间,“真机小黄马”已更迭至第三代,并陆续在清华大学、中关村智造大街以及多处高档小区完成了7000公里路测。目前,“真机小黄马”可以和电梯交互,利用电梯上下楼。也许不久后,我们就能在办公室收到它送来的快递了。

跟随着中印媒体的脚步,石川看新闻就带大家看看,如获至宝的印度记者抓拍的8张照片中,刘智勇的“小黄马”在干了什么?

沿着北京外缘的一条安静的住宅街道,一个大约有一台小洗衣机大小的黄色和黑色立方体悠闲地向目的地走去。这只“小黄马”是一个自动送货机器人,从当地商店向中国首都一处大院的居民运送饮料、水果和小吃等日常必需品。

这些机器人配备了GPS系统、照相机和雷达,被它们的创造者视为中国物流的未来,他说,每天最终将交付十亿个包裹。一位顾客一边从内脏取出一包坚果,一边说,机器人以不超过3公里( 2英里)的速度行进,这是一种缓慢的人类行走,还有改进的空间。“缺点是它不能像人一样直接送到门口,”一位不住在一楼的顾客说。“不过还是挺实用的。机器人传递速度相对较快,”她说。

机器人利用了中国消费者对无现金支付和智能手机购物的喜爱。要通过“小黄马”送货,顾客选择想要的产品,点击地址,然后通过电话付款。超市工作人员把物品放在机器人里,机器人就开始工作了。

制造机器人的真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智勇看到了他创作的光明前景。“目前,中国每天有1亿个包裹交付。这将是未来的十亿美元。”刘说。“没有足够的人来运送。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来填补这个人力缺口。并降低成本,”这位首席执行官补充道。在交货的最后一公里,这些成本特别高,因为精确是关键,需要定制服务才能将产品送到门前。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机器人是一个长期的物流解决方案。中国快递业协会前副秘书长邵钟林指出,它们“在短期内”是有用的。“但是,对于最后一公里的交货量,还不能确定它们是否是一个广泛的解决方案。因为客户还得下来取包裹。”邵先生补充说。“此外,成本仍然相当高:购买和维护机器人、运营成本等。”

但真机器人公司确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将会下降。CEO刘还说,机器人很快将配备操作升降机所需的技术,这意味着它将不再局限于底层交付。与此同时,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分娩是通过自主方式进行的。最近几个月,几家公司获得了操作无人驾驶飞机的许可,要么直接向客户交付,要么在枢纽之间运送货物。

刘智勇警告任何试图破坏或盗窃黄色机器人的人,他说:“有了GPS,我们会不断追踪它们,相机会拍摄,并发出警报声。”“总之,小偷会怎么处置它?它不完全是可重售的。”

在北京举行的机器人示范活动中,真机器人送货机器人从苏宁超市走向住宅区。

文/梁石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