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家藏在巷子里的卤面馆;故事的开端于20年前,来自大理邓川上关镇的一对二十出头的夫妻,一直在农村平凡生活的他们,没有影响他们向往生活的热衷。那时候他们有亲戚在昆明做生意,后来就带着本分踏实的态度来到昆明,并同时开了他们的第一家仅有4张桌子小店。

20年来,不管刮风下雨,或是节假日,夫妻二人一直守在店里,等待食客的光顾一直从天黑卖到天黑;就算是生病也会照常供应。他们对生活的热衷和执着,是整条巷子里家喻户晓的;甚至还有北京人想要从这里带回家给自己娃娃吃的。每天4张桌子都会满席而坐,门口排满长队;就这样,影响着整条巷子的美味就此诞生。

这条巷子在安康路上,如今首次身在此处,并列交错的电线充满着年代感;若不是从路口一路问着找过来,否则方向全失。

昆明只有4张桌子的卤面馆,出租车司机吃了17年

带着期盼来到店门口,店的招牌叫做——大理白族卤面馆。他家的卤面,甜度和辣味配合的相得益彰,无异于是整条巷子里食客的首选。现在的店是重新装修过一次的,另外还增加了2张桌子,但每天桌子还是满席,队还是长排。

为此,时间一久,一些食客光顾的时间都变得规律;早中晚都有,中午12点居多;每个人都熟悉地和他们夫妻二人唠嗑,像是在家里吃饭一样。一位开出租车的师傅吃了17年,除了周二,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他来这里吃。单天像这样这一碗一碗的,最高达到400多碗。

小铺子虽然不大,但打理得整整齐齐,特别是厨房,各种配料、煮锅摆放,都井然有序,收拾得清清爽爽。店里的陈设都是岁月的见证,老式篮子里摆满了洗的筷子,老式挂历不断更换面貌,老式煮锅的悬挂;衬托着夫妻二人忙碌的身影,这景象就是他们最朴实的幸福。

每一份在食客舌尖触碰的美食艺术,都是他们娴熟的手艺、货真价实的原材料、结合多年经验极力创造的。时而看似简单,时而长赞技艺精湛,每一碗都是夫妻二人现做的。

长等的一碗现做卤面,一看上去就食欲大增,以白族风味为主;酸甜辣均有,配料多,吃起来有浓郁的油香味,有劲道,最重要的是不会太油腻,吃过之后回味无穷;非常符合昆明人的口味,像极了实在的昆明人。

留住老老少少几代人的光顾,不仅是口味,也是分量;价格实惠,性价比巨高,但夫妻二人从不在食物的品质上打折扣。

多配料是看的见的,跟昆明大多数的不一样,一份热气腾腾的卤面,有一种厚实感,加上各种配料的搭配,简直美极了。

吃卤面,就要趁热拌匀;刚拌开,香气扑鼻,有一股面条的香味和肉帽的香气 ,这就是夫妻二人手艺的特征。

卤面的质感相当到位,吃起来很有劲道,香浓无比。

昆明只有4张桌子的卤面馆,出租车司机吃了17年

吃卤面skill:来这里吃卤面的,几乎人人都会打上一碗清汤搭配;舀上一碗清汤,撒上一点葱花,何畏不美味!

在我这大食量看来,还可以再来一碗,虽然这觉得真分量很足(羞涩之笑)。

当然,除了卤面这一大美食作之外,他家的米线也值得一提,一份现做的米线,加上一大勺熬制的高汤,上面铺满肉丝,完全就是勾住味蕾的灵魂之作。

一碗当中不只是米线的量够足,每一碗肉丝铺满半个碗面。

拿起筷子搅拌均匀就开始吃,吸溜吸溜,根本停不下来;当然,对私比较喜欢夹起米线和肉丝一起拌着吃。

像这种好吃的,一定要挑着把他吃完。

从凌晨到傍晚,一整天的忙忙碌碌不曾停下来;而每一天的简单平凡,彰显着夫妻二人始终不渝的信念。在这些平凡生活里,最美的就是日常。

在哪:昆明市西山区西坝新村15号

导航:大理白族卤面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