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收藏知识、解析收藏技巧、展示精美藏品、弘扬传统文化——本一点号将通过对天津资深收藏家、鉴赏家刘德明先生的访谈,推出集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系列原创文章,与广大收藏及文化爱好者分享交流,敬请关注。

继上期介绍了两款清乾隆琉璃套料撒金瓶(赏瓶和敞口瓶)之后,本期再向大家介绍一款更为珍贵的琉璃黄釉套料天球瓶。黄釉是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之一,最早出现在唐代,先用于瓷器,后来也用于烧制琉璃。黄色在古代向来为皇家专用,宫廷套料琉璃瓶本来数量就很少,而黄釉套料琉璃瓶更是少之又少,在民间也难得一见。

这款天球瓶制作于清乾隆年间,正面和背面均雕有波斯文,意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应专为香妃所作。天球瓶的瓷器造型受西亚文化影响较大,琉璃瓶亦然。

天球瓶的形态特征为小口、直颈、丰肩,而腹部浑圆硕大,像是从天而降,因此得名。这件瓶不仅形状符合上述特征,而且釉色纯正、工艺精美,是中国琉璃工艺在清乾隆时期达到顶峰水平的代表作。

套料图案颜色较深,与黄色的瓶身形成鲜明对比。

瓶身另外两侧则雕刻了缠枝纹,寓意吉庆连绵、生生不息,花纹、凹凸、层次等细节处理也展示出高超的套料工艺。

瓶颈部位一圈都雕刻了芭蕉叶,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也表达出兴旺发达的含义。芭蕉叶的装饰在明代艺术品中用得最多,到了清代就相对少了一些。

瓶口和瓶颈的雕刻图案自然呼应,相得益彰。

再往近看,黄釉瓶身上也密密麻麻地雕满了细纹图案。作为一件成功的琉璃作品,古法琉璃工艺不仅让这款天球瓶拥有独一无二的存在感,更赋予它与众不同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未完待续)。

刘德明简介

刘德明,1963年10月生,回族。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庙会文化研究院文化顾问,重庆理工大学MBA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南开专修学院客座教授。

刘德明是刘格平(我国民族和统一战线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曾长孙,自幼即受家族文化和家风影响,开始接触并喜爱收藏,入行已近40年。精通铜器、寿山石、明清家具、瓷器、杂项等的收藏鉴赏,很多鉴定方法也自成一格、极其实用,得到耿宝昌、黄秀纯、傅公钺等专家的认可,各类藏品亦颇为丰富,其中不乏稀有珍品。

刘德明始终秉承“真、精、新”的收藏理念,在实战中将收藏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逐步成为一位博学的文化杂家。近年来,刘德明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除了淘宝、切磋,就是授课、文化交流。他曾做客天津电视台相关节目讲授收藏鉴定,也多次在各类活动中为收藏爱好者普及收藏鉴赏知识并广受好评。刘德明还长期热心公益事业,不仅通过天津市慈善协会等机构捐助贫困大学生,其他各类善举也从未停步,多年来累计捐款捐物超百万元。刘德明欢迎广大收藏和文化爱好者到他在天津市河东区泰兴公寓17号楼的家中相互交流。如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有需要,他愿意无偿捐赠相关藏品,助力文化“有传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欣赏精品。

展望未来,刘德明希望在大力传承传统文化、用心普及专业收藏鉴赏知识的同时,继续投身慈善公益和民俗研究等领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天津文博非遗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