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啄木

  

  阿赫玛托娃

  

  D.H劳伦斯

  生于1880:我的爱与悲壮

  2018.8.4–2018.10.13

  UCCA大客厅

  中文

  票务信息

  免费

  

  *活动免费,因座位有限,需提前预约,额满即止;

  *若您在预约后无法参加活动,请于活动开始24小时前致电(010)5780 0200告知取消;三次爽约则会被记录于档案中,影响今后的预约,敬请理解;

  

  

  活动安排

  2018年8月4日(周六)15:00-17:00

  石川啄木的生命之信

  2018年9月16日(周日)14:00-16:00

  阿赫玛托娃的壮丽之爱

  2018年10月13日(周六)13:30-15:30

  D.H.劳伦斯的欲望之象

  自2018年8月起,UCCA推出“UCCA文艺漫谈”系列。这一系列旨在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谈类活动,与公众就艺术、诗歌、历史、社科等相关领域话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本次活动中,UCCA携手磨铁读诗会,围绕石川啄木、安娜·阿赫玛托娃、D.H.劳伦斯三位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举办主题为“生于1880:我的爱与悲壮”的系列对谈活动与诗歌朗诵会。

  石川啄木、安娜·阿赫玛托娃、D.H. 劳伦斯——这三位分别来自日本、俄罗斯、英国的诗人,均出生于1885至1889年间。相同的时代背景,会带给这些身处不同国度与环境,面对不同社会体制的诗人们何种影响,又在他们的创作中留下怎样的印记?身处日本明治时代的石川啄木以现代语言书写传统短歌,并在音律、断句方面有所创新,他的歌集开创了日本短歌的新时代;比石川啄木年长一岁的劳伦斯,是英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欢乐与痛苦、欲望与神性、爱与恨在他的诗歌中交汇和沸腾;出生于1889年的阿赫玛托娃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她也曾因其大胆直接的写作被蔑称为“荡妇兼修女”。如今,我们将这三位诗人的作品并置,阅读他们用不同语言写下的诗篇,和他们一起追索爱情、欲望、死亡这些恒久的文学主题。我们也许会从中发现一些饶有趣味并且值得探讨的话题:诗人们如何表达自己经历的爱与悲壮?他们的诗歌语言和诗歌美学有何共通性与差异性?他们对中国文学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将和观众共同对这些话题进行探索。

  特别说明:

  *开场前30分钟于UCCA前台领取活动门票;

  *活动开始30分钟后谢绝入场,请勿迟到;

  *场地准入人数有限,一人领取一张票,先到先得;

  *活动期间请保持手机静音;

  活动介绍

  

  ▼

  生于1880:我的爱与悲壮(第一期)

  石川啄木的生命之信

  日本诗人石川啄木(1886-1912)比鲁迅小5岁,比周作人小1岁,比胡适年长5岁。虽与他们年龄相仿,石川啄木的生命却比上述三位中国新文学的代表人物短暂得多——他只活了27岁。在近期出版的诗集《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中,我们看到石川啄木的诗歌里饱有充满暖意的悲哀和充满智慧的冷眼,处处可见其细微敏感的思绪;如“交换了很长的吻别后分别了,深夜的街上,远远的失了火”一句,充分体现了典雅的日式物哀之美。8月4日,UCCA诚邀诗人西娃、青年作家吕露,及这本诗集的版画画者马君、编辑里所,一起朗读与品味石川啄木写给这个世界的长信。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石川啄木诗歌集》

  活动时间&地点:

  2018年8月4日15:00-17:00 UCCA大客厅

  嘉宾:

  西娃(诗人)

  吕露(作家)

  马君(画家)

  里所(诗人、编辑)

  ▼

  生于1880:我的爱与悲壮(第二期)

  阿赫玛托娃的壮丽之爱

  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和“20世纪俄罗斯诗坛屈指可数的诗人之一”。阿赫玛托娃以爱情诗见长,同时她也深具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因此她的作品始终保有一种壮丽之美。9月16日,我们邀请阿赫玛托娃的中文译者、诗人伊沙,以及诗人沈浩波和诗人里所,一起品味阿赫玛托娃的诗歌精选集之一《我知道怎样去爱》,畅谈阿赫玛托娃书写的“快乐的诗句,关于生命的衰变,衰变和美丽”。届时,现场观众可以参与阿赫玛托娃诗歌的互动朗诵活动。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歌精选集》

  2018年9月16日14:00-16:00 UCCA大客厅

  嘉宾:

  伊沙(译者、诗人)

  沈浩波(诗人、出版人)

  里所(诗人、编辑)

  ▼

  生于1880:我的爱与悲壮(第三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曾这样评价D.H.劳伦斯:“关于性与爱的较量,几乎没有人能比他写得更好。”劳伦斯因《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儿子与情人》等小说作品而为广大读者熟悉,然而鲜有人知的是,他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诗人。我们可以在诗集《大象》中直观地感受到在他诗歌中交汇和沸腾的欢乐与痛苦、爱与恨、欲望与神性。10月13日,我们将邀请这本诗集的译者欧阳昱、诗人巫昂和诗人里所,一起畅谈劳伦斯为我们创造的活色生香的文学世界。届时,现场观众可以参与劳伦斯诗歌的互动朗诵活动。

   《大象:劳伦斯诗集》

  2018年10月13日13:30-15:30 UCCA大客厅

  嘉宾:

  欧阳昱(译者、诗人)

  巫昂(诗人)

  里所(诗人、编辑)

  关于嘉宾

  ▼

  

  西娃

  

  70后著名诗人,生于西藏,长于李白故里,现居北京,玄学爱好者。著有《我把自己分成碎片发给你》《过了天堂是上海》《情人在前》,部分作品被译为德语、日语、英语等。

  吕露

  

  青年作家,曾出版随笔集《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吕录》。

  马君

  

  自由画家,201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现代油画专业。主要个展包括:“孤独星球”(种子艺术画廊,郑州,2014;“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双城咖啡,北京,2014);“不是你的蓝”(32-6 ArtSpace,北京,2017)。

  里所

  

  80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磨铁读诗会主编,诗人、插画师、译者。

  伊沙

  

  原名吴文健,译者、诗人。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至今。现已出版著、译、编作品九十余部,获国内外数十项诗歌及其他文学类奖项。曾应邀出席国内众多诗歌节、文学节等。

  沈浩波

  

  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受邀参加于荷兰与比利时举办的专场诗歌朗诵会,是世纪初席卷诗坛的“下半身诗歌运动”的重要发起者,曾出版诗集《心藏大恶》《文楼村记事》《蝴蝶》《命令我沉默》等。作为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沈浩波也是国内著名的出版人之一。

  欧阳昱

  

  诗人、翻译家、作家,墨尔本La Trobe大学澳洲文学博士。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思源学者兼客座教授。已出版中英文著、译八十余种,获得包括悉尼快书诗歌奖、澳中理事会翻译奖在内的多个文学奖项。2011年被纽约《明镜》月刊评选为“十大最有影响力的海外华人作家”。

  巫昂

  

  诗人、作家、宿写作中心创办人。199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攻读现当代文学并获得硕士学位。曾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现为自由作家。在《南方周末》《新周刊》《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开设专栏,并持续创作诗歌与小说。

  磨铁读诗会

  

  隶属于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诗集出版、诗歌奖项、诗歌活动、中外诗歌译介与交流为一体的独立诗歌品牌。致力于出版高品质的诗集,主办有价值的诗歌活动,促进国内外优秀诗歌作品的译介和传播。

  如何成为UCCA会员?

  点击加入UCCA会员,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开启你的艺术之旅。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86 10 5780 0200

  来源 |尤伦斯UCCA

  选题策划丨这儿有好书

  编辑,整理丨吴晓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