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俗语:“不怕重阳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今冬是暖是冷?

自古人创立二十四节气开始,一直到今天二十四节气仍然为人们所看重,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不再依赖二十四节气所带来的农业向导功能,但二十四节气中所蕴藏的养生知识和注意事项却一直有用。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关于立冬的俗语民谚,“不怕重阳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自古以来一直有暖冬和冷冬的说法,冷得让人苦不堪言,暖冬让人非常舒适。那么如今这冬天是暖还是冷呢?

不怕重阳十三雨

农历九月初九和九月十三这天,恰逢处在重阳节期间,这个时间段的天气和农业息息相关。对于农民朋友来说,特别是老一辈人,经常会通过天气来判断来年会有一个怎样的收成,因此在许多农村地区也有着“不怕重阳雨,就怕十三阴”的说法,十三这个数字似乎古今中外都很不吉利。

许多地区重阳节期间容易下雨是常态,但只要是在九月十三那天是晴天就可以,因为在重阳节期间如果总是下雨的话,田地里的农作物会泡在水里,泡一两天的确没有问题,但若时间长了的话根茎泡断那可能就要影响收成了。

因此对农民来说,如果九月十三那天依然是阴天的话,这说明今年可能会出现大旱的情况,咱们在治理水患灾害的时候很有一手,但在治理旱灾的时候却着实让人头疼。就怕立冬一日晴

有句老话叫做“立冬无雨一冬晴”,在入冬之后,因为各地地域的差异,有的地方放晴,有的地方则阴雨大雾不断,虽然适逢农闲时节,农民不用下地干活,但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却影响着来日的干旱或者洪涝,更影响着人们的心情。

从气候学上来说,黄河以北的地区每当到立冬节气,气温会迅速下降,如果在这个时间段有下雨情况的话,这则说明在东南海的暖湿气流,会比蒙古和西伯利亚的低压冷空气要强,因此在冬天的时候,雨雪天气就会相对较少。雨雪较少对于农业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瑞雪兆丰年”说的就是在冬天如果下大雪的话,那么来年一定是个丰收的结果。首先不下雪,土壤里的庄稼得不到水分很多就会干枯而死,特别是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北风不仅寒冷而且干燥,对于大片面积的田地来说,北风吹拂过度的结果就是土壤水分的流失。

暖冬对人来说可能会很舒服,但是对于一些害虫来说也是如此。大多数昆虫都会在冬天进行冬眠,但因为季节温度的差异性,在一些地方比较暖和,昆虫还是会出来活动,有活动就会有食物的需要,而土壤中埋着的种子便是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

故而若是冬天能下上一场大雪,有雪层的覆盖,不仅保持了土壤的水分,也能够保证土层的温度,让昆虫进入冬眠状态,不会伤害庄稼。“就怕冬天一日晴”也是由此而来,但对于当代人来说,对此倒并不是很看重,如果是暖冬的话,人少受点罪似乎挺好,但却没有了往日冬天的氛围不是?而且就算是冷冬人也不会再受罪了,现在人人家里都有暖气,各种棉织衣物层出不穷,保暖早已不是问题。

最后,立冬俗语“不怕重阳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就介绍到这里,从天气预报的情况来看似乎很多地方近一个星期都没有雨水天气,看来今年冬天是一个冷冬无疑了,不知道会不会下上一场大雪,到时候可以走出户外,在家人团聚时刻打打雪仗也挺好玩不是?如此,不知各位看官是喜欢暖冬还是冷冬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