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资料可知,中共从筹划到成立,以及的开展工作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一直是作为共产国际下属的一个支部存在,接受其工作方针、策略的指导。那么共产国际究竟是通过什么机构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呢?

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共产国际对各国共产党实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1920年5月,为在东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直接进行活动,“领导业已展开的工作”,在上海成立了“临时的集体中心机构”: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设有中国科、朝鲜科和日本科。中国科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在学生组织中以及在中国沿海工业地区的工人组织中成立共产主义基层组织;在中国军队中开展共产主义宣传;对中国工会建设施加影响;在中国组织出版工作。该处于1920年8月自行解散。

【红潮】共产国际驻中国机构沿革溯往-昔年国际舞台上强力机构

维经斯基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书记处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和不受远东共和国政府的干预,1921年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决定,在设立于伊尔库茨克的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基础上,成立“机动的和临时性的机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它的任务是:向共产国际汇报远东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的现状及性质,向这些国家的工人和革命组织介绍共产国际的方针、任务以及共产国际对于殖民地国家民族革命运动的纲领和策略;帮助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广大的劳动群众战胜殖民统治。该处于1922年2月被取消。

【红潮】共产国际驻中国机构沿革溯往-昔年国际舞台上强力机构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部

从1922年1月起,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书记处领导人处于待分配状态,只有舒米亚茨基、维经斯基几个人奉命去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原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的工作人员,由于群龙无首和缺少经费不得不中止工作。

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结束后,共产国际代表利金来到上海,但到1922年6月也不得不中止工作。东方工作的领导中心从伊尔库茨克转到莫斯科和共产国际执委会以后,实际上在共产国际四大以前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

1922年12月共产国际四大后,共产国际执委会决定成立东方部,萨法罗夫、拉荻克、拉斯科尔尼科夫等先后任东方部主任,维经斯基任副主任。东方部又被分成3个部分,即近东部、中东部和远东部。 1922年12月成立,该部的工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编辑《远东通讯》,按名单寄给各国党的最高领导人;二是成立外文图书出版社,建立编辑室,出版科教刊物,开办“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图书室”。

1926年3月,该部被改组为近东(地区)书记处和远东(地区)书记处。

【红潮】共产国际驻中国机构沿革溯往-昔年国际舞台上强力机构

1922年共产国际四大(前排左一为陈独秀,后排左一(半个脸)为刘仁静,左二瞿秋白)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地区)书记处

1926年3月24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作出改组共产国际机构的决定,把所属各支部所在国家按地理位置划分为11个地区,每个地区设立一个书记处,由共产国际派一位主管书记和该地区支部的代表组成,故称为“地区书记处”。“这些地区书记处都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的机构,在它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每个书记处有责任系统地研究和分析该地区的国情和共产党的情况,为共产国际所有执行机关准备问题,执行这些机关的决议,并且监督共产国际所属各支部执行这些决议的情况”。实际上,每个地区书记处等同于共产国际书记处的一个分部。

这样,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被撤销,取而代之成立两个书记处,即近东(地区)书记处和远东(地区)书记处。维经斯基被指定负责远东书记处的工作。书记处的领导成员有:维经斯基、别达赫特、谢马温、蔡和森等。 4月9日,远东书记处举行第一次会议,建议共产国际应当加强在中国的领导工作,并提出“尽快成立远东局”,以加强这种领导。1927年该处被撤销。

【红潮】共产国际驻中国机构沿革溯往-昔年国际舞台上强力机构

中国革命伟大先驱蔡和森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第一次)

为了加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影响,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书记处1926年4月27日决定,紧急成立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设在上海)。4月29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批准远东局以下组成人员在华工作:维经斯基(主席)、拉菲斯、格列尔、福京和中朝日三国共产党代表同志。”

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应当隶属于远东书记处,但事实上,远东局及其俄国代表团的最高领导机构,通常不是远东书记处,而是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团、共产国际执委会小委员会,还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

1927年4月9日解散。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地区)书记处

1927年底成立。 1928年6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小委员会会议决定,建立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书记处常设中国委员会。11月12日,米夫在中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明,该委员会的任务是:“预先仔细研究与中国工作有关的材料,以便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经常性的、定期的和系统的指导。”有关中国的一些问题也在中国委员会上讨论决定。该处的工作到1935年七八月结束。

【红潮】共产国际驻中国机构沿革溯往-昔年国际舞台上强力机构

东方书记处军事委员会主席别尔津(苏联格鲁乌领导人)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第二次)

从1928年春到1929年春,几乎有一年的时间,共产国际执委会没有向中共中央委员会派驻正式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会国际联络部驻上海的代表阿尔布列赫特,以及太平洋工会书记处书记兼红色工会国际代表乔治·哈迪实际担当这一角色。1929年初,共产国际执委会向联共(布)中央领导机构汇报了已选定的共产国际代表人选,随后决定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

该局包括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委员会代表(代表团),以及红色工会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远东局在与中国共产党、工会和共青团保持联系的同时,也关注朝鲜、日本、印度支那和菲律宾共产党的问题。

1929年3月,上海远东局开始工作,成员有:雷利斯基(领导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驻中共中央代表团代表埃斯勒、红色工会国际代表乔治·哈迪、青年共产国际代表马西。

1934年10月解散。

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共产国际执委会各地区书记处取消,直到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共产国际执委会没有再专门设立领导东方和中国革命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再向中国派常驻代表。此间,由于各国共产党的抵制,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逐渐松动,各国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另外还有:

赤色职工国际

由各国革命工会参加的工会国际联合组织。1921年7月3日至1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革命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告赤色职工国际的成立。

【红潮】共产国际驻中国机构沿革溯往-昔年国际舞台上强力机构

林育英,中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

苏联工会工作才罗佐夫斯基当选总书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参加了该组织,1938年2月,赤色职工国际宣布解散。

青年共产国际

青年共产国际是第三国际(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各国革命青年的国际联合组织。 1919年11月26日成立于柏林。自第二国际破产后,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对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1943年,随着共产国际的解散,青年共产国际也宣告解散。

附记: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共之间的组织关系

共产国际、联共(布)和中共三者之间的组织关系,是在违背正常党派关系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情况下形成的特殊关系。

共产国际与联共(布)的关系

共产国际章程规定,共产国际是一个世界性政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然而,这个规定对联共(布)却是个例外,联共(布)实际上是共产国际的领导者。这主要体现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人是联共(布) 中央领导成员,他们的任免也由联共(布)中央决定;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决策受联共(布)的支配和影响;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可以直接派遣和指挥共产国际的驻华代表。

联共(布)与中共的关系

联共(布)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不是平等的两党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对中共中央的指导,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向中共中央发布指示;二是通过莫斯科驻华代表(包括苏联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指导中共中央工作。联共(布)给驻华代表以充分的权力,使其“越俎代庖”,通过非正常工作程序直接决定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事务。

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

在中共幼年时期,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在中共中央的一些重大决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共产国际对中共实行的是集权制的领导,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对中共中央实行的是干涉式、密集式的指导,共产国际代表在中共党内贯彻莫斯科的方针和政策是不遗余力的。

【红潮】共产国际驻中国机构沿革溯往-昔年国际舞台上强力机构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