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从一生下来,命运就像一册空白的书本。而我们今后将走上什么样的路途,是没有人知道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麻木接受,而有人选择了抗争。在抗争的路上,有人坚持到底,有人不幸牺牲,有人半途而废。

今天我们要讲的杨遇春,就是一个因为他的命运而饱受争议的人。这个叫杨遇春的人生于上世纪初,家庭富裕,可以说是含着金匙出生。望子成龙的杨父为了把他培养成为栋梁之才,送他到最好的学府学习。黄埔毕业的他,虽然是地主的儿子,却义无反顾的加入我党,为了救国而奋斗。
凭着在校的优异成绩,杨遇春展示了他的才华。终于,在23岁的年纪,他就成为了红军师长。然而杨遇春的人生路就在这里产生了分叉。在我党历史上犯下诸多失误的王明掌握了执政权。为了保持党的这片净土,王明激进的搞起清除反动分子的运动,顿时队伍里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前面说到,杨遇春家里是地主,正是王明搞运动的首要目标。

在两个阶级的战斗里,杨家全部被杀害,钱财也自然被分发一空。杨遇春难过的差点昏厥过去。缓过神来以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他下了一个严肃的决定。他脱离了我党的队伍,加入国军。即使身在国民党,杨遇春也没有养成军阀作风,戕害人民。而是用自己的职务权力,全心全意的抗日。

他作了许多贡献,职位也在慢慢攀升,担任军统处长。但是由于是我党出身,多疑的蒋介石并不完全信任他。杨遇春虽然保住了生命,但仕途不顺,没有受到领导的重视。纵观历史,有人说杨遇春是叛徒,但是客观来说,是王明有错在先。杨遇春为了保命,这样实属无奈,无可厚非。杨遇春如果在我党继续任职,往后的命运究竟怎样,我想应该比现在要好得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