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水面航行是潜艇正常巡航和作业使用的水下航行状态,包括通气管(潜望镜)航行、武器发射时的低速航行等,此时的潜艇距离海面大约只有10~50米(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发射水深较潜,鱼雷发射可以更深),此时的海浪对潜艇的影响较大,潜艇的纵横摇动又会影响导弹发射姿态、导弹出水姿态、声呐探测等,严重时不仅导弹无法发射,潜艇自身甚至有倾覆的危险。尽管台风对水下的潜艇影响甚微,但对近水面航行的潜艇影响则非常之大,不仅危及潜艇安全,也会严重影响潜艇战术巡航动作。

台风是一种性格暴虐的热带气旋,每年的台风季节,我们常从媒体看到台风登陆带来的灾害景象,确实触目惊心。实际上,那只是台风登陆后,由于维持台风的动力因素减弱、陆地地形起伏的阻挡摩擦,使得台风减弱之后的表现。可以想象,在动力充沛、浩瀚无阻的大洋之上,最大风速超过16级的超强台风会形成何等的惊涛骇浪。
台风袭来时,航行在大洋的水面船舶,包括数十万吨的油轮、十万吨级的航母,在16级大风和十数米巨浪的操弄下,都不过是掌中玩物,随时可能失控甚至倾覆。在这方面,强如美军也有过痛彻心扉的实际体验。美军上将哈尔西曾两次领教台风的手段,一次就损伤10艘航母、146架战机,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的记录。
与水面舰船惶恐躲避大相径庭的是,潜艇面对肆虐的台风巨浪之时,就要稳健的多:要么下潜至安全水深,要么坐底避风,但绝对不会浮出水面。这是为什么呢?
strong原来,潜艇独特的设计使其重心位于浮力中心点之下,因此在水下航行时不会翻船。即使发生倾斜,也能够自动恢复。/strong
为确保潜艇在水中垂直方向的稳定,潜艇在设计时就进行合理布局,较轻的舱室在上层,较重的舱室多在中线以下,并在龙骨敷设压载铅板,使得潜艇的重心位于浮力中心点之下,就好像时刻有一个吊坠向下拉住潜艇,成为一个水中的不倒翁。为了防止受海涌影响船体横倾、纵倾过大,潜艇的前后、左右还布置了十余个水柜,可以通过调整内部水柜的水量,控制艇体平衡。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海浪尽管能量巨大,但绝大部分能量沿海面水平方向传播;当垂直向下传播时,这些能量却以几何级数急剧减弱,到了水下稍深处,几乎感受不到海浪的影响。
海浪是海水在风的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运动。风的切应力将风能传给海水,使表层海水沿风切应力作用的方向开始运动,也就是海浪。海浪强度与风的切应力大小有关,切应力大小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风速越大,海浪越强。
表层海水的运动通过海水的摩擦作用向下传递,引起下层海水运动;但随深度的增加,海浪强度却以几何级数急剧减弱。据计算,深度每增加波长的九分之一,波峰就减低一半;在等于半个波长深度的地方,大约只有原来的5%;深度相当于一个波长的时候,弱到原来的0.2%。
举个例子:在大洋深处,海浪的波长可能超过400米,就算此时海面出现20米的巨浪,此时水下200米处的海水运动,形成的波峰大约只有1米。由此可见,潜艇在水下稍深的位置,所受到的海浪影响其实微乎其微。通常情况下,海洋中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处,此时即便海面上巨浪滔天,水下稍深处也会是静谧平和。
现代潜艇的潜深已达300米以上,有些甚至达到600~800米。就算正常的潜航深度,也已达到240米左右。因此,潜艇在台风到来时都会选择潜入深水,就可以安全躲避台风巨浪的袭扰。
尽管台风对水下的潜艇影响甚微,但对近水面航行的潜艇影响则非常之大,不仅危及潜艇安全,也会严重影响潜艇战术巡航动作。
潜艇在大海深处潜航或坐底,一般是为了躲避探测、躲避风浪,从而保持隐蔽,保障安全。但潜艇在执行战备任务时,多数战术动作必须要在近水面航行的情况下完成。
近水面航行是潜艇正常巡航和作业使用的水下航行状态,包括通气管(潜望镜)航行、武器发射时的低速航行等,此时的潜艇距离海面大约只有10~50米(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发射水深较潜,鱼雷发射可以更深),此时的海浪对潜艇的影响较大,潜艇的纵横摇动又会影响导弹发射姿态、导弹出水姿态、声呐探测等,严重时不仅导弹无法发射,潜艇自身甚至有倾覆的危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