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建议循环播放背景音乐)

还记得昨晚这一幕吗?

随着这轻盈的一跃,富察皇后在《延禧攻略》中的戏份杀青。乾隆和富察这两口子,真的是一个承包了我们的槽点,一个承包了我们的泪点。

不愧是帝后CP,继#乾隆盖章#之后,#皇后下线#又在第一时间占据了热搜。

作为皇后,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作为女人,富察的一生,实在太不幸了。光是经历两次丧子之痛,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更不必说平日里要承担撑起后宫,母仪天下的责任了。

而当得知皇后的死讯后,乾隆的反应却让人直呼: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那么在历史上,乾隆和富察的感情究竟怎么样呢?乾隆皇帝到底有多爱这位皇后呢?

适逢七夕临近,让我们通过几个片段,感受一下这对帝后CP的世界。

人 生 若 只 如 初 见

那一年,

一个是少年天子,鲜衣怒马,意气风发;

一个是名门闺秀,明眸善睐,亭亭玉立。

富察皇后仅比乾隆小一岁,嫁给乾隆时才16岁,是乾隆的初恋。乾隆号长春居士,登基后他将富察皇后的寝宫命名为长春宫,在圆明园赐居长春仙馆,这样的宠爱,不要太甜。

这么看,两人还挺有夫妻相的

富察家族出自金国的蒲察氏,先祖随着爱亲觉罗家族东征西讨,入关后被封作八旗之首镶黄旗,极为荣耀。她年轻时,就被雍正钦点嫁给乾隆,登基后升为皇后。

皇后娘家势力有多大呢?《清稗类抄》提过傅恒这个小帅哥尊贵无比,乾隆亲自为他举办生日宴会,傅恒不想太过破费,就宣布送礼只要送:"四王吴恽书画"就好。

四王吴恽是清初的六位书画家,但在乾隆时期还不算大咖,没想到傅恒这话一出,比微博百万粉大V发的软文还有效,作品被一扫而空,价格还翻了几倍。

小鲜肉傅恒

富察氏出身好,长相标准,举止端庄。她识大体,在乾隆忙于政务时,她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又能体贴皇上的心情,在他烦闷的时候开导他。皇上想去放松,两个人就跑去骑马。

作为皇后,《清史稿》说她:"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不爱化妆和珠宝,常常素面朝天。

有次皇后听到乾隆感叹:以前满族在关外的时候,衣服袖子上,用鹿尾巴绒毛缘个边就算很好的装饰,不像现在竞相奢华。"之后她便选用鹿尾巴毛,做成荷包送给乾隆,表示不忘本。

而这个荷包,乾隆在身上戴了一辈子。

年轻的乾隆,其实也是要求勤俭朴素的主(至少口头上要求)。

曾经他在选秀女的时候,看到候选人穿着底部雕着莲花形的鞋子,中间塞香粉,每走一步就升一朵莲花,这种奢侈风流引起他的大怒,马上叫太监赶她出去(有一女雕鞋底作莲花形,中实以粉,故使地上莲花随步而生。上怒,遽令内监逐之-《清稗类抄》)

有没有觉得很眼熟?是的,《延禧攻略》就是参考这段剧情。

也因此,这个不爱装扮的简约风格皇后,颇得乾隆欢心。

皇后也非常关心乾隆,乾隆生了一场大病,需要静养百日才会痊愈。皇后便每晚住在乾隆的寝宫外面,随时服侍,等乾隆完全痊愈后才搬回长春宫。(曾患疖,甫愈,医云:须养百日,元气可复。孝贤皇后闻知,每夕于上寝宫外居住奉侍,百日满后,始回宫。-《郎潜纪闻二笔》)

这段也被《延禧攻略》沿用,剧中皇后照顾皇帝,甜死了

雨 送 黄 昏 花 易 落

虽然偏受宠爱,但是富察皇后也有心病,那就是她和乾隆生的两位孩子都早夭。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叫作“永琏”。“琏”是宗室的礼器,《论语》中就有问“何器也”而答“瑚琏也”的对话,也指代治国安邦之人,起这个名字的用意不言而喻。乾隆即位后,便秘密定下了永琏为太子,然而两年后永琏便不幸病故,乾隆异常悲痛。

后来富察皇后再生了一个儿子,这次取名“永琮”。《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琮同样是一种宗教祭祀和国家大典上的礼器,由此可见乾隆对这孩子的重视,而永琮也曾被寄希望于太子之位,谁知永琮也跟着病逝。

在那之后,她的身体开始不好。宫廷里有名分的后妃,去世后都必须取谥号,一般谥号是在本人去世后,由大臣拟好,再奏请皇上同意追封。

只有富察皇后在生前,就自己决定好了谥号,她和皇帝开玩笑说:"我以后的谥号用孝贤两个字你觉得如何?"对于提出自封谥号的孝贤皇后,乾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因为爱答应了。(定谥时后戏谓帝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帝以夫妇相知遂用之-《清列朝后妃传稿》)

不但答应,还一直都记得。孝贤皇后死在大运河上时,乾隆写诗写说:"圣慈深忆孝,宫壸尽称贤",认为只有"孝贤"二字配的上皇后。

喜欢这种东西,即使闭上嘴巴,也会从眼睛里流出来。

必须留意的是,宫廷内非常忌讳谈死,连暗示都不行。若是其他人可能导致乾隆龙颜大怒。

比如说乾隆后来的继后(也就是娴妃),就是在乾隆南巡途中忽然剪掉自己的头发,导致被废。理由是满人风俗,皇后只有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才可以剪发,而皇太后皇帝健在的情况下,继后却突然剪发,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于是乾隆气疯了,直接废了这个继后,以后也不再封后。

还珠格格三的皇后(《延禧攻略》内的娴妃)就剪了自己的头发,吵着要去做尼姑,结果是自己作死真的死了

后来,孝贤皇后真的离世了。而乾隆皇帝在此之后性情大变,搞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根据《清实录》和《清史稿》记载,有人因备办皇后丧礼“失职”问罪,16 人被革职,69 人受处分。有些官员被降级的理由,仅仅是因为皇后的册宝制造得不够精良,礼仪的桌子不够干净……

还有 53 名文武大臣,因为没有上奏要求入宫叩谒孝贤皇后的梓宫(皇后的棺木),也被乾隆处分。接着还有在孝贤皇后去世百日内剃发的大臣,一个个遭到贬绌。

被连累到的还有亲生的孩子,当乾隆发现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丧礼上表现得不够悲痛时,也大发雷霆。这两个皇子,后来丧失了竞争皇位的机会,双双去世。

爱 你 就 想 陪 着 你

有人认为这是乾隆利用皇后的死大做文章,引发政治风暴。但后面的一组数据显示,乾隆对富察皇后用情之深,确实令人唏嘘。

《清实录》是相当于帝王的日记,记录他的行动,在孝贤皇后去世还没安葬的这段期间,几乎有涉及到乾隆的纪录,都有一句:"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梓宫是皇后的棺木)

算一算,孝贤皇后在乾隆 13 年 9 月去世,乾隆 17 年 10 月正式下葬帝王陵寝。总共 50个月的时间,乾隆去停灵处探望她高达 80 几次,一个月超过 1 次。(另一个记录说118次?)

乾隆到皇后梓宫祭酒的统计次数,共有 82 次,考虑梓宫只是暂时的停灵处,皇后放了四年,是因为陵墓还没盖好。资料来源:中研院《清实录》资料库

而同时乾隆要南巡、要平乱、要宫斗、要攻打台湾,就知道这样的探望频率有多频繁了。

孝贤皇后安葬后,乾隆皇帝每次去谒陵,一定会去孝贤皇后陵祭拜,《清实录》记录乾隆在乾隆 17 年到 60 年,谒陵的次数有281 次,横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要知道,那年代没有高铁,皇上出发谒陵也不是《还珠格格》演的那种微服出巡,肯定是每场都要舟车劳顿的,几百人的大阵仗的。

谒陵有时候是乾隆亲自到现场,有时候是下旨要人代理。但是,即使是祭拜清朝开国祖先的陵寝这么重要的祭典,一年也就去 1 次,想想乾隆活到 87 岁,就算一岁还是婴儿就开始拜(实际上不可能),拜祖宗最多也就是 87 次,但是他去探望孝贤皇后的次数将近300 次,可见得这思念有多深。

乾隆到皇后陵寝祭拜的统计次数,共有277次,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资料来源:中研院《清实录》资料库

梓宮祭酒次数

谒陵次数

康熙/仁孝皇后

9

3

雍正/孝敬皇后

0(都是遣官祭)

10

乾隆/孝贤纯皇后

82

281

三代皇帝到皇后梓宫的祭酒次数和谒陵次数的不完全统计

为 你 写 一 百 首 诗

在皇后丧满百日时,乾隆写了一篇《述悲赋》。这篇悼念孝贤皇后的文章,句句含情,字字珠泪,感人肺腑,深情款款,刻骨铭心。被郑重地载入清史稿。

在这篇赋中,乾隆写到:

皇后与世长辞,留给我无尽遗恨。深切地自责却不可追悔,我不断追思皇后一生的事迹。她的音容笑貌时刻出现在脑海中,失意恍惚怅然若失。面对六宫妃嫔,却想着皇后的倩影;可怜和敬公主,这么小就失去了母亲!(去内朝兮时未几,致邂逅兮怨无已。切自尤兮不可追,论生平兮定于此。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

而从此,乾隆的余生在每每思念皇后之时,就会真情流露,最后化成篇篇饱含深情的悼亡诗。

早知道两个人孩子的夭折,会让皇后早逝,我宁可从没要过孩子。

七夕的时候,我羡慕牛郎织女尚能一年一会,却恨自己与皇后却永远不能重逢了。自己的思念问天问大地,又有谁能回答呢。

与其让我思念你,不如让我长睡不复醒,这样就能在梦里和你重逢了,而每每醒来,发现枕头已经湿了。

八十岁的乾隆写到:即使我有幸活到百年,那也不过是晚二十年在地下见到你。

最后一次至爱妻陵前,是在 86 岁那年,乾隆写下这样的伤感诗句: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

此时,两人已经阴阳分离整整 48年了,次年乾隆逝去,终于能和富察皇后团聚。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从少年相识,到中年分别

乾隆和富察氏携手共渡了22 年的幸福时光

青梅枯萎,竹马老去

但对你的思念却没有一刻停止

如果他不是皇帝,她也不是皇后

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呢?

这个七夕,

你想对你爱的人说些什么呢?

我在评论区等你

谨以此文献给爱情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撰 文 | 莎莎&Luca

编 辑 | Luc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