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饭后剧烈的运动会造成胃的血液供相应的减少,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的不能正常运转,进一步会导致肠胃蠕动功能减弱,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完全的消化、吸收,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很多慢性胃病,严重者就会发展至消化道穿孔、溃疡等疾病,而且还可能会引起阑尾炎。饭后运动真的会造成胃下垂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起吃了饭以后不要运动,不然小心引起胃下垂。这也成为了我们大家劝阻他人饭后不要过多运动的一大很好的理由,那么这个说法是真的吗?饭后运动真的会造成胃下垂吗?那么,什么是胃下垂呢?

胃位于我们腹腔的左边上方的位置,我们直立时胃的最低点也不应当超过脐下2横指。胃下垂就是说在我们站立的时候最低点超过了正常的位置,甚至于有一部分的胃下垂至腹部的盆腔。通过进行消化道造影X线就可以来明确,同时胃下垂还会伴有其他脏器如肝、脾的脱垂。比较轻的胃下垂患者症状往往不怎么明显,但严重者还是会出现如腹痛,以进食后症状加重,甚至还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还会出现神经紧张、出血、穿孔等危重症候。

胃是容纳食物的脏器,在没有吃饭的时候胃的形状是扁袋状,在吃完饭后胃会成膨胀状态,这是因为胃的表面存在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是能够有力分散因重力而导致的下垂趋势的;同时在胃的周围还有很多韧带与其相连,这些韧带保证了胃一定的活动空间。饭后运动产生的震动还不足以对这些韧带的功能产生威胁。所以说吃饭后运动会导致胃下垂是不正确的。

但是再坚硬的韧带也禁不住我们的胡作非为,如果长期吃完饭后剧烈运会增加胃下垂的风险。

饭后剧烈的运动会造成胃的血液供相应的减少,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的不能正常运转,进一步会导致肠胃蠕动功能减弱,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完全的消化、吸收,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很多慢性胃病,严重者就会发展至消化道穿孔、溃疡等疾病,而且还可能会引起阑尾炎。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得案例。

在我们进食后食物在胃肠道内需要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排空,所以我们应当在饭后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以此给予胃最小负担。一是,在饭后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之间可以进行一些柔和的运动如打拳、散步或者广场舞等活动;二是,在饭后1-2小时之间可以进行慢跑、游泳、骑车等活动;三是,对于那些较为剧烈的运动如百里跑步、足球、拳击等活动至少在饭后3小时之后才能予以考虑。

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这些老话,做到科学对待。

(作者:王倩倩,医学硕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