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15:4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包敦远 区委报道组 张伟星

近日,临安环境执法人员在“扫污除尘”专项行动中,对一家生产电路板的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企业一条清洗生产线废气收集管道有渗漏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用手机连接上外接摄录仪,打开“实时宝”软件,将现场执法的取证材料传输至当地公证处的后台服务器,确保执法材料完整、不受质疑。

这也是临安环境执法的又一创新。此前,临安在环境执法中,采取明查与暗查、巡查和突查、昼查与夜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存在问题的企业限期整改,对涉嫌犯罪的企业主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他们的一些做法受到上级点赞,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环保大练兵先进集体,这在我省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

随着环境执法力度的不断加码,临安通过群众举报、电子监控、巡逻检查等方式,发现环境监管仍然存在盲区,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求。为此,临安结合地域实际,今年初又开展了环境横向到边、纵向到角的全域“扫污除尘”专项执法行动。

环境执法人员正用“实时宝”取证。 记者 包敦远 摄

执法人员联合政协、公安、镇、村等单位,逐村排查、挨户摸底,把企业的污染物类别、排放量等都登记在册。企业底数摸清后,又分门别类对手续不齐、证照不全、设施不完善的单位,该补齐的补齐、该处罚的处罚、该取缔的一律强制取缔。

执法人员的日常检查,采取不定时间、不定地点,执法人员交叉检查的方式,由指挥室专门的人员根据企业数据库的实际情况,确定第几小组什么时间到哪个方向,参与执法的人员只有到地点后,才会知道检查哪家企业。

执法人员正在给违法企业出具现场监察意见书。 记者 包敦远 摄

“对那些总是同我们捉迷藏、打游击的企业,我们会多来几次‘回头看’,让‘回马枪’杀得企业找不到规律,让环境违法行为无处藏身。”临安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梅昌盛说,今年1到9月份,他们直接受理涉及环保问题的举报线索仅235件,同比下降46.1%。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