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天生的熊爸妈。

  最近,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新闻:

  

  一个8岁的小女孩在小区门卫室私自拿走了别人价值将近3千元的快递。

  失主通过监控找到女孩家的时候,一开始,女孩的父母拒不承认。在看到证据后,才勉强承认确实是孩子拿了东西。

  

  但是,这对父母却宣称“孩子才8岁,什么都不懂,所以并不全是他们的责任。”

  言外之意就是你自己没看好自己的东西,不关我孩子的事。

  就算是我孩子拿了你的快递,她还小,你一个大人不能和她计较。

  这种强盗理论无异于“我打了你,是因为你欠揍。”毫无道理可言。

  新闻一出,网友们瞬间炸开了锅,一边倒地批评孩子家长的教育的缺失: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行为能从侧面反映出家庭教育的质量。

  小孩子尚且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做了错事,父母就应该加以教育和引导。

  “年龄小不懂事”不应该成为孩子为所欲为的挡箭牌,也不应该成为父母失职的借口。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所说:

  

  一个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制度约束、惩罚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野蛮的举动,生物性中的恶便倾泻而出,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所以,正是因为孩子年龄小,才更应该和他们计较。

  《妈妈是超人》第一季里,有这么一个情节:

  梅婷和老公带着女儿快快去超市,一个小女孩拿走了快快的气球

  本来就对小女孩有所防备的快快,就势打了女孩一下,女孩哇地一声哭了。

  梅婷见状,首先做的是安抚小女孩,接着让女儿跟妹妹道歉。

  快快拒绝道歉,这时候,梅婷的老公走了过来,一再坚持并一脸严肃地让快快必须道歉。

  可能是出于小孩子的自尊心,快快始终没有道歉。到了车上,夫妻俩还在坚持跟女儿说明事情的严重性以及打人是不对的。

  虽然快快最后还是没有道歉,但是显然她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

  发展心理学家ThomasLickona曾在书中说过:孩子需要在父母的关注、理解和指导之下,才能够建立起道德意识,使自己的行为更真诚和善良。”

  孩子做了错事以后,父母的及时引导能够让孩子辩对错,明是非。

  相反地,如果一味地包庇孩子,表面上看能够让孩子免于责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实际上,这种行为会害了孩子。

  因为犯错成本太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无论我怎样做,都是你的责任,你不能和我计较。从而酿成大祸。

  《金星秀》里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和她妈妈在地铁站等地铁的时候,看到一个陌生的年轻女孩在吃鸡排。小男孩跟自己的妈妈哭闹自己也想吃。谁知,他的妈妈竟然说:你去跟那个阿姨要。面对小男孩突如其来的要求,女孩吓得躲到了一边。

  小男孩的妈妈见状,劈头盖脸地数落了女孩一顿。言外之意就是,给孩子吃一口怎么了?

  不仅如此,就在地铁快进站的时候,男孩狠推了女孩一把。要不是被旁边的乘客拉住,女孩可能就被地铁给碾碎了。

  女孩吓得嚎啕大哭。小男孩的妈妈却抱着孩子心安理得地挤进了地铁,消失在人流中。

  

  这个故事让人不寒而栗,理所应当地向别人索要食物,不给就把你推向地铁轨道。这个孩子心里的想法肯定是:我还小,即使你是陌生人也应该让着我。不然我就要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而孩子母亲却丝毫没有觉得孩子的行为有何不妥,反而觉得一切都是女孩自找的。

  如果说男孩的做法有点不知者无畏的话,那男孩家长的做法简直就是无耻之极。

  还是那句话: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天生的熊爸妈。

  孩子在出生的时候,是没有是非对错观念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是非观最初来源于父母以及家庭成员。

  就像俞敏洪所说:

  

  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培养孩子如同种树,只有先在根上先滋养他,然后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就能长得枝叶繁茂,离阳光更近一些。

  

  去年夏天,我和表姐带着3岁的外甥女萌萌去旅游。

  由于第一次坐飞机,萌萌特别地激动,在候机室跑来跑去,高兴的不得了。

  表姐在旁边一直对萌萌说:不要乱跑,小心撞到别人。

  听到妈妈的嘱咐,兴奋的萌萌嘴上答应着:知道了,动作却没停下来。

  结果和迎面走来的一个将近50多岁的大叔撞了一个满怀,大叔手上的可乐撒了一身,还溅的到处都是。

  刚想发火的他,抬头一看,是个才3、4岁的小姑娘,一肚子的话又咽了下去。

  大叔没有计较,表姐却计较了起来。她态度坚决地让萌萌跟这位叔叔道歉。

  大叔笑着说:算了,一个小孩子,不用计较,没事的。

  旁边的其他乘客也觉得表姐在小题大做,纷纷对表姐说:小孩子乱跑常有的事,不用较真。

  谁知表姐却说:孩子虽小,可是也应该学会说“对不起”。

  于是直到萌萌道了歉才作罢。接着又带着萌萌重新买了一杯可乐还给那位叔叔。

  事后,我问表姐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表姐说:孩子不懂,家长不教,那她什么时候能长大?

  莫言曾经说过: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孩子犯错,家长的处理方式直接决定着孩子以后的行为模式。后来,再带着萌萌去人多的场合,她都没有再乱跑过。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他们带着美好的希望来到这个世界,理应受到尊重。而这份尊重更多地则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孩子们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孩子不懂事,身为家长有责任和义务让他懂规则,守规矩。

  犯罪心理专家李玫瑾曾经说过:

  

  “成人的犯罪行为,倒退至他的童年,你就能找到原因。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造成的。”

  

  小时偷针,大时偷针,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小接触什么样的人,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会伴着孩子一辈子。古时尚有“孟母三迁”,教育孩子要接触好的人,好的事。

  而现在犯了错,父母却只会风轻云淡的说一句“孩子小,不应该和他计较。”实在是不负责任。

  孩子做错事,父母一味的庇护,是对孩子最残忍的教育。

  

  那么,当孩子做错事以后,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难道要一味地惩罚和责备他们吗?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

  

  “一味的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犯罪分子在犯罪时更加小心,更巧妙地掩盖犯罪,更巧妙和不知道。

  

  批评和指责不是重点,关键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在孩子犯了错误以后,父母在态度上首先要表明立场,站在同一阵线。不能一个忙着教育孩子,一个忙着打哈哈,和稀泥。

  在教育方法上,更不能变得“情绪化”觉得孩子犯了错,吼一声,打一顿就能解决问题了。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能够成为孩子眼中的“Superman”,帮他们解决所有的烦恼和困难。

  但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才是“Superman”的职责所在。

  面对犯了错的孩子,身为父母应该让孩子勇敢地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让他明白,你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哪怕你是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庇护和推卸责任。

  很多父母喜欢说: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这样的话实在太可笑。小时候,孩子犯了错,家长不管不顾,难道还能指望他们长大了以后“自学成才”吗?

  最后,这里有一句话跟大家共勉:

  父母不舍得教育孩子,社会定会替你狠狠地教育他。

  互动

  孩子犯错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经验!

  养娃攻略

  孩子发脾气?好事啊!千万别搞砸!

  孩子几点睡觉能长高?不是8点也不是9点。

  孩子这5个心理成长信号,常被误认为问题行为(家长必看)

  

  作者简介:修聿,热爱读书,写作,希望能用温暖的文字感动陌生的你。

  征稿启事

  优妈征集原创稿件啦!选题涉及亲子关系类、家庭婚姻、女性情感、社会热点等领域,请添加妈妈网稿姐(mmwgaojie)为好友,将稿件以word文档发送,一经采纳,必奉上优厚稿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