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12:55 | 温岭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郑灵芝

目前,我市有中职学校4所,在校学生数11700人,其中市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市职技校)是全国首批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省首批中职名校建设单位;太平高级职业中学是国家级重点职校和省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市职业中专是省级重点职校,市技工学校是省重点技工学校(人劳局主管)。

我市中职学校以改革先锋、百花齐放的丰姿在全省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成为台州市职业教育的佼佼者。硕果累累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发展变迁,都有啥发展特色?

校史可追溯至半个世纪前,办学性质几度变更

温岭市职业中专是我市第一所职业学校,创建于1964年,原址位于松门镇神址塘里(如今的松门素质教育基地),办学性质和校名几度变更。1964年—1972年从事劳动教育,校名为“温岭县劳动学校”;1972年—1984年从事普通教育,校名为“温岭县五七工农兵学校”,招收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生,教学质量与当时的温岭中学齐名;1984年改制为职业高中,是我市率先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学校更名为“温岭县农业技术学校”,温岭县人民政府直属,系浙江省首批示范性职业学校;1999年4月,经省教委、省计经委批准,学校升格为“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温岭县农技校老校长老书记留影。

1996年毕业于“温岭县农业技术学校”的王永江,如今又在市职业中专任教16年之久,他经历了学校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我市职业教育从起步走向春天。“那时的学校是石头房,最高的才两层,70多人共用一个水龙头,我们电子电工专业男生多,30多人挤在一个宿舍里,老鼠经常在宿舍里出没,有次还碰到蛇从我被子上爬过。”王永江说,虽然环境简陋,条件艰苦,但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和师资力量在当时算好的,前来就读的学生很多。

到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因区位劣势的限制和城市化热潮的冲击,市职业中专陷入了一段低谷时期。1998年,我市以“教育资源共享”为目标,斥资1.2亿元,在五龙山下建造了面积300亩的职教城,市职技校、太平高级职业中学、市教师进修学校、市技工学校等相继搬入职教城,而市职业中专却迟迟没有迁入。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要大体相当”的目标。温岭各职业学校开展自主招生,但招生相当困难。那一年,也是王永江以老师的身份回到学校任教的第一年,“那时学校有了一幢新的教学楼、宿舍楼,环境改善了许多。但是,招生却举步维艰。”王永江回忆,每当期末,各大职业学校都去中学门口设摊设点,面对学生和家长,大家都争着抢着去推销自己,求着学生来上学。

到了2006年,市职业中专终于搬迁到了职教城内。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市职业中专迎来发展春天

转机出现在2008年,当时,市教育局对中职招生制度实施改革,通过志愿填报的方式录取初中毕业生,解决了中职校的生源问题,大大推动了各校的专业建设。

经历过寒冬的蛰伏,市职业中专开始奋起直追,2010年后,一年上一个台阶,这所老牌职校也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2012年6月,该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第一次进入国赛就获得了汽车二级维护项目的一等奖。截至2018年,该校共获得了12块全国汽修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的金牌,每年都有获得国赛一等奖。2016年一次就夺得了3个全国一等奖,获得过所有参赛项目的一等奖。在近3年的浙江省创业大赛中,有9位同学获省一等奖,有38位同学分别获省二、三等奖。近3年来,该校有5个项目获得了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连续5年获评“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据了解,市职业中专所获得的金牌总数占台州市金牌总数的一半以上,占温岭市所有金牌总数的80%。

市职业中专技能大赛获金牌。

“集全校之力办好一个专业,我们学校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汽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十三五’期间首批浙江省品牌专业。”市职业中专副校长张明文说,学校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师生频频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技能大赛上获奖,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建设。该校也培育出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如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云敏先生,爱仕达集团董事长陈合林先生等。

近5年来,该校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绩在台州职教行业也是独树一帜的。其中1个国家级课题,3个浙江省级课题,有3项成果获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有5项成果获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才订制培养,市职技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职教城中,除了市职业中专外,全市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还得数市职技校,它是国家级重点职校,国家首批中职改革示范学校。近年来,市职技校把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主动适应温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品牌专业,创办学校特色,培育优质人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提起“糕手非凡”,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在一些学校食堂,“糕手非凡”成为定点早餐供货商;在市区东辉小区西门,“糕手非凡”还有一家实体店。事实上,这家生意红火的西点生产商是市职技校的创新创业项目。该店引入流行烘焙理念,结合现代学徒制模式,从校内外挑选优秀的烘焙技师与专职教师负责生产指导与经营管理,并由校内工坊分批选送优秀的烹饪与面点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参与产品制作。

市职技校坚持产教融合促发展,打造职业教育新样本,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糕手非凡”旗舰店、“巴郎果园”电商小铺、“桔子”创业超市、“鸥领”服装工坊、“海螺”创意空间等门店成了教师的训练场、学生的练技场,给了学生大展身手的机会,搭建了产教融合的大平台。

学校遵循“社会调研—企业咨询—行业共建—高校合作—企业检验”模式,专业建设走与名企、名高校(研究所)的强强联合道路。例如,工业设计和精密测量专业是与浙江大学、爱仕达集团等合作的实用新兴专业;泵制造与控制专业是与兰州理工大学、利欧集团等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是与浙江工业大学、钱江集团等合作的高新专业。“联手名企、名校,不仅加快了专业的发展道路,使专业建设高度契合地方的产业需求,而且也提高了专业的发展水平。”市职技校校长江再智说。

目前,学校正在着力打造机器人制造专业和无人机专业。无人机专业还在组建阶段,在9月份的全国技能预赛中,该校取得了浙江省第二的成绩。

机器人制造专业和爱仕达集团合作,投入重金在校内建设了实训中心,标志着高端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步展开。“职业教育必须要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人才,而产教融合可以让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不断发光发热。”江再智说,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可以给未来带来更多合格乃至优秀的“工匠”,为本地社会的劳动力素质提升和技能型人才群体化涌现筑下坚固厚实的基础。

市职技校机器人实训室。

创新创业教育渗入到太平高级职业中学的日常生活

在全市职教发展中,太平高级职业中学也是不得不提的一所学校。

今年3月份,该校研发的创新创业小发明“五水共治河道漂浮物自动无人机清障设备”荣获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自此,该校创办了创新创业小发明比赛一等奖十连冠的圆满成绩,是全省中职校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学校。这一连串成绩的取得,与该校“常而不平,实而耐用”的教学方式是分不开的。

将模型制作中需要用到的60多个零部件分给班里的每位学生,合作完成“平行吊车模型”的设计与组装;由学生提出设想,并在专业教师的技术指导下共同完成“和谐奥运系列”平面设计作品;机械专业的学生制作出铁皮粉笔盒,并作为礼物赠送给全校每个班级……太平高级职业中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无需刻意准备创新创业竞赛的参赛作品,从学生平日所积累起来的作品中挑选上乘之作,往往就能技压群芳。”该校实训处副主任童灵华告诉记者,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扎根于日常教学当中,注重平时积累和实用创新。

该校党办主任陈海勇是接手《创新课程》的第一人。“创新课与专业课老师好比是两条腿走路,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将创新思维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陈海勇时常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问题开始思考,提出自己的尝试与探索。

“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我们需要企业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思路和技能支持。”校长冯建荣说,“企业需要什么技术革新,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就研究什么,包括设备开发,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改进。”该校与台州明朝电器有限公司合作,由童灵华带领学生帮企业研发的DX压力控制器的外壳结构进行设计,该项发明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该项产品还成为企业远销中东地区的主导产品。

市职技校一角。

以产教融合为主线 让职业教育更接地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下应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新的形势新的需求,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根据本校所设专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让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向在选择上更加接地气,更加与市场接轨,让职业教育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

我市各中职学校积极实施产教融合,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提高技术研发服务转化能力。例如,市职技校与美迪凯集团合作共建的“中国美迪凯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光电研究所”,太平高级职业中学牵头成立包括鞋业企业、科研机构等21家合作组织在内的“温岭市鞋业产学研联合体”,市职业中专牵头组建了“温岭市汽车维修产学研联合体”,涵盖了吉利集团、广汽吉奥集团等实力雄厚的汽车制造维修企业32家。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校外实训基地232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9个,涵盖了全部专业。

“通过这种‘产教融通、校企合作’的方式,学生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他们眼里,教室就是车间、教师就是师傅、作品就是产品,可以有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我市中职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升中职教育服务温岭经济发展的能力。”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我市中职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下一步,将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联动的职教联盟。协调建立全市范围内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发展信息交流平台、教学资源平台、专业和课程建设体系平台、产学研结合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统领和规范,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度融合发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