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丨传记丨历史丨统战丨宗教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华文新书早知道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传

谢依 著

38元  16开

ISBN:9787507548327

华文出版社  2018年7月版

无论沦落到什么地步,

苏东坡总能活得比别人潇洒滋润。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苏轼的名字绝对是一座丰碑!“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他的性格复杂而又简单,他的经历幸运而又坎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就是他,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政治功业被文采掩盖的传奇文人。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从未改乐观的个性;他融儒、释、道于一体,诗、词、书、画、文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

本书将苏东坡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中璀璨的作品相互编织,讲述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诗词背后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品读苏轼精美诗词作品的同时,读懂他达观豁达的人生。穿过层层历史的迷雾,“乌台诗案”真相为何?“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大名鼎鼎的“苏堤”和苏轼有何渊源?别号“东坡居士”因何而来?尽在本书揭晓。

作者 谢依:天生浪漫的古典情怀,多年来游走四方,翻阅文字典籍。并坚持以虔诚之心,记录那些动人心弦的光阴故事。

目录

第一章 尘相逢,绚丽而破碎的大宋

慢时光里的成长

来生嫁给苏东坡

进京赶考,奔向命运

第二章 家国梦,仕途是一碗烈酒

第一个梦想的期待

等一场大雨倾盆

官场里的诗与酒

心被白色灵幡刺痛

第三章 坎坷行,唇枪舌剑,血雨腥风

朝堂上风起云涌

不只是一场失去

对立派的进攻

连番不断的斗争

第四章 杭州行,失意里的得意人生

温山软水的南国

红尘中的意外相逢

杭州的点滴时光

以梦为马的诗酒年华

第五章 功与过,被掏空的满腔豪情

密州上任大显身手

苦乐参半人生滋味

奔流不息的徐州河

治理有方,盛名远播

第六章 沉浮间,一纸书墨,无限寂寥

“乌台诗案”引牢狱之灾

落寞的黄州之路

诗人的贬谪生活

东坡先生的闲居岁月

第七章 漂泊者,在低谷里为命运高歌

奔向新的征程

昔日政敌的身影

救民慌恩泽杭州

命运转折,被贬南岭

第八章 归去也,一蓑烟雨,一世苦乐

心向闲云悠悠然

独居海南,回首枉然

返璞归真寻本心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后记

附录:苏轼生平大事记

精彩

试读

苏家诗礼传家,进退有度。苏家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只是苏轼的父亲苏洵却是苏家的例外,他个性太强,不服管教,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根本不努力。但苏洵天资优越,处事谨严,是长辈眼中值得信赖的人,得到了程家的青睐,把女儿嫁给了她。

苏家人才济济,是眉山有名的家族。苏洵的哥哥,两个姐丈都考取了功名。但苏洵却从不考,更不努力,父亲却总是说:“不需发愁,顺其自然。”已经27岁的儿子丝毫不知上进,换作别人早已经气得跳脚,而苏轼的祖父却是优哉游哉。

连亲家程家都觉得苏洵有此天资却不肯正用,生生连累了自家的好女儿。要知道程家比苏家家业更大,家产更丰,程苏两家的联姻也可以看作是苏家得了一位难得的好媳妇。让人想不到的是,苏洵27岁得了苏轼后突然发愤苦读,文名大噪。

即使到后来,苏轼文名响彻全国,父亲苏洵之名也不为苏轼之名所掩,可知苏洵天资之罕见。27岁开始努力,却依然能修成正果,苏洵也算得上天才了。《三字经》中所说的,“二十七,始发愤”。便是说的苏老泉:苏洵。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自觉深受父亲影响。如果没有苏洵的发奋,那也就不可能有苏轼幼年承受的家教。苏轼更不可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决意努力之后,苏洵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极其严格。

苏轼6岁时就进了学堂,这个学堂人不算少,有学童一百多人,只有一个道士作老师。聪明而善于学习的他和另一个学生陈太初最受先生喜欢。后来陈太初也考中了科举,但他一心求道,考中之后出家做了道士,一心求仙去了。

苏轼天资聪颖,但即使如此,回到家他还要把当天的功课全部背一次,完整无误才可吃饭。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8岁,父亲苏洵准备进京赶考了。小小的苏轼对于进京赶考还有些懵懂,但那一天母亲很早就张罗着让他起床了。

父亲拿着大大的包袱出了卧室,身边跟着的仆人手里也拿了几个包袱。母亲内秀而贤惠,张罗着各色事务,把路上要用到的东西都准备了两份。母亲程氏在孩子的面前并没有表露什么,她只是把父亲要披的那件大衣细细地捋了一次又一次。

父亲在饭厅用早饭,仆人默然地在父亲身后等。家里笼罩着高兴又不舍的气氛,这是苏轼没有体会过的,他穿好衣服之后听母亲的话去了饭厅。父亲看见了他,招手叫他进去。父亲抱着他吃早饭,却不像平日里那般细细地询问功课,只是交代着要听母亲的话,用功学习,不得懈怠。

良久,母亲似乎卡好了父亲用早饭的时间,在父亲落筷起身的那一刻出来为父亲披上出门的大衣。夫妻之间的默契让这样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母亲为父亲系上衣扣,父亲没有说什么,却悄悄地按了按妻子的手。母亲抬头看了父亲一眼,这一眼正落在父亲的眼眸里。一眸情深,日夜相处之中很多事已无需多言。

本文节选自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传》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传》

这样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你一定没读过

蓬莱文章建安骨

姚小平:记熊存瑞和他的《天可汗》

巴勒斯坦文学史上的里程碑——《阳光下的人们》

你见过阿拉伯世界的“花花公子”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京东自营店购买好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