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爆发了历史著名的“八王之乱”,由此引发了后来的“五胡乱华”,晋室的权威一落千丈,整个中华大地分崩离析,在一片混乱中有不少人不甘被历史的烟尘湮没,他们纷纷举起义旗,招募勇士,组织流民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其中就有后来经略巴蜀,窥视中原的成汉武帝李雄。

史册记载李雄身高八尺三(换算成现在的身高是197cm),容貌俊美,少年时以刚烈气概闻名乡里,后来有个叫刘化的道家术士常对人说:“关、陇一带的士人都将往南去,李家儿子中有个仲俊非凡的仪表的人,终归会成为人主的。”

李雄的父亲李特原本就是起义军领袖,与兄弟李庠、李流率流民进击巴蜀。后来西晋朝廷封益州刺史罗尚为平西将军镇压巴蜀起义,罗尚率兵三万偷袭义军绵竹大营,被李特将计就计杀的大败。攻克广汉后,李特下令废除西晋繁琐苛刻的律法,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势力一步步壮大,李雄在其中跟随父亲立下了不少战功。

但罗尚此人颇有韧性且非常狡诈,最终他骗取李特的信任,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其弟李流继统余众。

李流的及时补救稳定了战败的流民。但是不久之后李流就身染重疾,大限将至之时李流对众将说:前将军李雄英俊勇武,大概是上天的选择,你们要一起接受前将军的命令,让他做成都王。”不久李流去世了,时年五十六岁。李流在世时非常看重李雄的才能,常常夸赞李雄虽处壮年却有长者的德行,他把李雄看作是将来振作李氏家族的人。

李流去世后,众将推举李雄做了首领,这一年李雄仅29岁。他自封为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接过军权后李雄没有辜负父亲和叔叔的期望,他的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得到了历史的验证。

在李雄的领导下,起义军最终击败罗尚,攻克成都,扫荡巴蜀。巴蜀地大物博,沃野千里,汉高祖刘邦曾因之以成帝业。得到巴蜀全境后的李雄沉着稳健,兢兢业业,对巴蜀百姓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慢慢恢复了民生。

公元304年,将领们执意请李雄即尊位称王,于是李雄自称成都王,年号建兴,寓意要将巴蜀建设的人丁兴旺。此时的西晋内乱难堪,无力遏制李雄一步步做大,于是建兴3年的时候李雄在诸将的拥戴下称帝,建立成汉帝国,是为成武帝,此时的李雄年仅33岁。在十六国中李雄是第一个建元称帝的统治者。

成汉建国之初,法纪不完善,各个将军们恃功抢班,向来以宽厚著称的李雄心里明白,手底下的部将兄弟们虽然都劳苦功高,但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严肃法纪,建立起百官制度。于是他任命阎式为尚书令,建立朝纲典制。

李雄在位二十八年中,轻徭薄赋,鼓励老百姓大力生产农桑,虽以武功开国,但李雄的文治之功更为显著,在李雄的经营之下,沃野千里的巴蜀已经恢复了天府之国应有的景象,老百姓人人称颂,在当时全国大乱的时期,成汉国却是人丁兴旺,百姓富足,大有即将拓展全国,统一天下的势头。

但本来可被后世尊为一代明君的李雄却在晚年立太子问题上犯下了巨大的错误。李雄为人宽厚侠义,也正因此他才可以赢得众望,招来有识之士共举大业,但在政治中有时候讲义气却也显得妇人之仁,留下不必要的祸患。玉衡十四年(324年),李雄打算立自己兄长李荡之子李班为太子,李雄自己有十多个儿子,群臣们都想立李雄的亲生儿子为太子。

但李雄却表示:当初起兵,我也是迫不得已,适逢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为了拯民于倒悬,我才在众位的推举之下领兵堪乱,然而这份基业的建立,功劳是我父亲的,我的兄长是父亲的嫡长子,大祚应归他继承,奈何他大事垂成,死于战场。他的长子李班姿质性情仁厚孝顺,好学素有所成,必定会成为大器。

李骧和司徒王达谏阻说:“立太子的目的是用来防止篡位夺权的萌芽产生,必须要慎重。吴子舍弃他的儿子而立他的弟弟,所以会有专诸行刺的大祸;宋宣公不立与夷而立宋穆公,终于导致宋督的事变。说到像儿子的话,哪里比得上自己的真儿子呢?恳请陛下三思。”李雄不听从,执意立了李班。李骧退下后流着泪说:“祸乱从此开始了!”

果然在李雄去世后,李班继位,数月后李雄之子李期杀李班自立。338年,李骧之子李寿又杀了李期自立为帝。李寿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受到严酷的徭役压迫。李寿死后,其子李势继位,大肆杀伐,国势更加衰弱。347年,东晋的执政桓温率兵攻打成汉,李势投降,成汉的残余势力在2年后也被东晋彻底消灭。

纵观李雄一生,宽厚侠义,素有美德,经略巴蜀,使巴蜀百姓安居乐业,在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之际,李雄虽没有扫荡群雄,却也保得一方百姓宁静乐土。然而还是因为他宽厚仁义的性格导致了他错立太子,白白断送了成汉政权的大好前途,本可谓一代明君的他也在那段纷乱的历史中被后人遗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