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19时,整个兰州已经笼罩在浓浓的夜色中,在距城区几公里的兰海高速兰州南收费站,从临夏、甘南等方向驶来的车辆排成了长长的队伍,等待着缴费出站。在兰州读大四的王宁(化名)从老家办事回来,正开着车在队伍中缓慢前行,突然一声巨响,车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王宁的脸部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

据兰州官方通报,2018年11月3日19时21分许,辽宁省籍驾驶人李某驾驶辽AK4481号牌重型半挂载重牵引车,沿兰海高速公路由南向北行驶,经17公里长的下坡路段行驶至距兰州南收费站50米处与多车相撞,造成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截至4日5时,事故已经造成15人遇难,44人受伤。

事故现场 图据新华社

一声闷响过后,轿车被挤扁了

王宁被送进了医院,津云新闻记者采访时,他的脸还有些浮肿,眼部还有淤血,但好在并无大碍。在这次事故中,王宁算是幸运的。

同样感到幸运的是走了ETC通道的小马。当时,他开车从临夏回兰州,刚刚从ETC通道驶出收费站,就听到砰的一声闷响,小马吓了一跳,以为是自己的车爆胎了,他停好车后下车查看,发现车胎没事。然而随后的事情让他惊呆了,收费站里面很多汽车按起了喇叭,有人从车里冲出来,说“一辆大车失控,撞了好多车,甚至有轿车都被挤扁了”,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报警……

兰州市公安部门的调查显示,李某第一次在兰海高速行驶,不了解路况,在经过长下坡路段时,因频繁采取制动,导致车辆制动失效,车速越来越快,李某惊慌失措中没找到沿途的避险车道,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这到底是一段怎样的高速公路?不熟悉路况的外地车辆为何会出现制动失效?当地有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17公里的长下坡,5处避险车道

11月5日傍晚,在事发地兰州南收费站广场,几位交警在执勤,来往车辆依次通过,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兰海高速以新七道梁隧道为界,向北进入兰州市境内,往南就进入了定西市临洮县,新七道梁隧道可以说是居中的制高点。出了隧道向北,就是连续17公里的长下坡路段,而终点即是事故发生地兰州南收费站。

自南向北驶出新七道梁隧道时,眼前有一处醒目的提示牌显示“16km连续下坡,严禁空挡滑行”,随后,每隔不远的距离就能发现“重载货车五挡夺命,四挡失控,三挡安全”以及“检查刹车”的提示语。

此外,这17公里高速路沿途还设有五处紧急避险车道,有醒目黄色提示牌不间断指引车主。避险车道从高速公路主路引出,为一段坡度极大的上坡路段,斜坡上为摩擦力较大的石子路面,可以帮助刹车失灵的大车紧急避险。

在山塬间行进的兰海高速,从新七道梁隧道出口处的高点,到兰州南收费站的低点,海拔落差高达500多米。官方没有公布路段坡度,记者通过几何换算发现,这段长下坡的平均坡度大约为3°。虽然坡度小,且大部分路段目测时几乎看不到坡度,但机动车行驶起来时,坡度的影响却非常明显。记者乘坐的车辆在60公里/时的速度上松开油门,凭借下坡时的惯性作用,车辆的时速在片刻后就升到了80公里/时,毫无疑问地,驶经这里的司机需要采取必要的制动措施。

频繁制动,为何导致刹车失灵?

“小车一般没啥事,毕竟车小,对刹车片的消耗也小。大车就不一样了,这些年出事儿的一般都是大车。”一位兰州本地车主说。

有超过15年长途货运从业经历的大货司机范师傅告诉记者,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重载大货车走山路就是这样,下坡时车会越滑越快,没经验的司机总想着踩刹车,踩着踩着,刹车片和刹车鼓就会过热,导致失灵,“有时候连续十几秒的刹车就能让刹车鼓和刹车片迅速升温,连着踩个四五脚,刹车就可能失灵了,而且是越踩越没有。严重时,刹车片都能烧红了”。

“11·3”重大交通事故中,李某即因为经过长下坡路段时,频繁踩刹车,导致制动失效,重载挂车带着强大的势能冲下坡路,最终酿成大祸。

范师傅介绍说,重载货车走下坡路时,不能完全靠车辆制动来刹车,必须挂低挡,借助发动机本身产生的牵阻力来辅助制动,保证车辆安全行驶。此外,给刹车片降温也是常用的办法。“有的高速服务区有降温池,专门用来给大车的刹车和轮胎降温。原来跑长途运输的时候,大家都加装水箱,有经验的老司机感觉刹车过热时,会通过驾驶室里的开关,给刹车片和刹车鼓喷水来降温,达到冷却效果,防止刹车失灵。但近些年为了避免喷水造成路面湿滑结冰,很多地方对加装水箱查处得比较严格,大家也就都不用喷淋了。”

“走长下坡路在我们行业内叫‘放坡’,要想熟练掌握这个操作,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兰州的这个事故,根据新闻的报道,就是放坡没放好。”范师傅说。

长下坡的终点“迎面”就是收费站,这合理吗?

5处避险车道,数不清的提示、警示牌,其中更有一块触目惊心的提示牌显示“前方事故多发路段,发生事故二百余起近百人伤亡”……这一切都没能阻止11月3日那场重大事故的发生。究竟是司机麻痹大意、经验不足,还是高速公路及收费站的设计和建造存在不合理之处?

“发生事故二百余起,近百人伤亡”的警示牌

一位腿部受伤的车主回忆:车被撞后,自己意识到可能是“有大车没刹车从上面冲下来了”。这位车主所说的“上面”,就是那个17公里的长下坡。可见,在一些兰州本地车主那里,对这17公里的长下坡路非常熟悉和忌惮,甚至连事故的原因也能大体猜中。再加上上述那块“发生事故二百余起”的警示牌,这些足以说明,这段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是高概率事件,堪称“夺命高速”。

长期跑货运的付师傅表示,长下坡高速公路在国内有很多,自己在广东韶关就走过一段25公里的长下坡,但那段路的尽头并没有收费站,没什么危险,“最危险的就是长下坡之后迎头就是收费站,大车刹车没了的话,人一慌,结果就是出事儿。”

“肇事司机的责任要依法追究,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大货车的流动范围很大,可能这趟去了广东,下趟就去了东北,不可能都走熟路,也不可能每个司机都是经验老道的老司机”,付师傅说。在他看来,海拔落差、大范围的地形地貌改变不了,长下坡路的设计在所难免,但收费站的选址却可能是避免重大事故的最后一道关口。

兰海高速17公里的长下坡路北端即是兰州南收费站,收费站就建在高速公路主线上,而出了收费站,经过几公里下坡路,就是兰州城区。这样的收费站选址方案,在避险车道、检查刹车、警示标语等所有预防手段都像那辆货车的刹车一样失灵时,是否就是为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埋下了伏笔呢?

公安部交管局公众号“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发文指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原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在多年前就编制送审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其中有规定,不能将收费广场设置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或长下坡路段的下方。但时至今日,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并没有实施。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一些设计不科学、具有安全隐患的高速公路收费站仍然运行。

加快收费站通行,就能“治本”?

“11·3”事故发生后,甘肃省立即召开了全省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紧急会议,甘肃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随后召开落实部署会议,为防止发生类似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想方设法加快收费站通行速度,比如加快ETC推广使用,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完善避险车道闪灯指示和文字提示,做好客货分流和超限车劝返管理等。

为加强该路段管理,兰州交警也于11月6日发布通告,规定途经该路段的所有重型货车必须自觉驶入七道梁隧道出口处的公安检查站,接受安全检查。公安机关发现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超速行驶、未保持安全车距等交通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处罚。大型货车发生制动失灵等故障,须立即采取有效避险措施并报警求助,相关部门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然而,当地的这些补救措施,似乎仍非治本之策。“收费站排长队遇到失控货车很危险,那不排队了,只有一两辆也不能随便撞啊”,一位网友说。

在网络上,已有不少网友呼吁,择址重建收费站。

记者致电甘肃省交通厅有关处室,询问其在事发高速公路和收费站的整体设计上,是否有相关改进措施和办法,对方未给予明确答复,只是表示相关排查、治理方案正在制定,将上报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并实施。(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自兰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