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怕入错行所叙述的,其实远不是一个误事那么简单。由此引发的漫天痛苦,足以使一个美好的人间生命,就此走向枯萎与凋零。

单就粲然的文采而言,建安七子中的曹植可谓少有人敌。对此,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曾这样评价他:“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如果再看子建留下的名作,比如那篇著名的《白马篇》,一般人都会深以为然。

因为拥有过人的才华,曹植因此深得其父曹操的喜爱。最一开始的时候,对于这位爱子,曹操也是以接班人的身份,来对他悉心加以培养。那年,铜雀台建成时,曹操让大家赋诗,“植援笔立成”,曹操阅后,大为赞叹,并认为曹植“最可定大事”。

但说到底,曹植的骨子里是一个文人,而不是像曹操一样,还兼着军事家与政治家的复杂身份。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上的诗人气质日渐突出。“任性而行,不自雕励,且饮酒不节”。这一切都让曹操为此深感痛惜。

几经教导后,曹植对政治的悟性仍不开窍。也就是说,内心柔软的他,并不具备成为一个君王的厚黑素质。众所周知,当他夜闯司马门后,因曹操对他失去信任,便开始破罐子破摔,更加我行我素。再后来,他的挚友兼智囊杨修被曹操诛杀后,曹植更是心如死灰。

面对这个扶不起来的儿子,曹操想给他最后一次机会。那一次是曹仁被关羽所围,曹操就想派曹植去领兵解围。谁知当命令下到他的居处后,因数日饮酒,曹植正烂醉如泥,根本就无法接受这道命令。

心怀叵测的曹丕,终于在帝王之争中笑到了最后。为了拔掉曹植这颗眼中钉,就有了著名的七步诗事件。最后,曹丕被弟弟的诗作打动,心生恻隐,曹植由此保住性命,并远离政治,开始颠沛流离。

赋到沧桑句便工。经过这么多事件的打击,曹植以后的文字风格,变得稳重和曲折,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以飞扬的文采取胜。这其中,其所作的杂诗尤为出色,大多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内心无尽的悲愤。

一个无法证实的传闻是,曹植最著名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又名《感甄赋》),据说是写给他暗恋的嫂子甄宓的。甄宓死后,心机颇重的曹丕,故意将其使用过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弟弟,而那里面就有甄宓珍藏的曹植的诗词。

睹物思人,曹植由此更加郁郁寡欢。途径洛水,他夜宿行舟,睡梦中仿佛看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经典名作《感甄赋》就此问世。

曹植的一生,是才华的一生,亦是孤独的一生。他生于王室,长于侯门,置身于风谲云诡的环境,却天真如故,不懂伪装,空有满腹才华,却只能与清风明月为伴。或许在他看来,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爱与美酒不可辜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