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伦敦交易所虽然没有成功,但仍花费了1.3亿港元的成本。

  据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港交所昨日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收盘涨幅为0.4%。

  目前因为中美贸易的持续摩擦,英国脱欧前景未明以及香港自身的风波都削弱了市场整体投资的气氛,2019年前三个季度港交所的整体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25.65亿元,创前九个月新高,和2018年的前三个季度相比增加了2%。但是今年第三季度的整体收入及其他收益相较第二季度下降7%,其中因为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的季节性减少6%至2.76亿港元,交易费及结算收入分别下降将近10%和0.9%。

  股东应占溢利较2018 年首三季下跌 1%至 74.12 亿元,第三季度为22.07亿港元,同比下跌9.66%,集团目前已将营运分部重组,从而更妥善的分配资源,以实行之前制定的《战略规划2019-2021》。

  港交所发布最新财报:第三季度业务收入下降7%,利润下降9.66%

  具体来看,现货市场、衍生品市场及商品市场成交量均有减少,2019前三季度分别为27.5亿元、23.48亿元和10.46亿元,而交易量的减少使得交易及结算收入下降,和2018年前三季度相比,分别使交易费下降18%、4%和5%,但得益于集体投资计划的公平值收益以及公司资金及保证金的利息收益淨额上升,还有沪深港通的收入抵消了有关减幅。

  随着中国A 股成功纳入 MSCI 明晟(MSCI)、富时罗素及标普道琼斯指数,沪深港通的北向交易 2019 年首三季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创九个月新高,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8月27日,在MSCI 完成提高 A 股在 MSCI 指数的权重第二阶段后,当日北向交易的成交金额创下新高,达人民币 843 亿元;9月20日,富时罗素与标普道琼斯指数完成其指数调整后,当日成交达人民币 785 亿元,创单日第二新高纪录,一系列的利好计划进一步刺激了北向交易。

  除此之外,港交所为增加整体收入,将收市竞价交易时段扩大至涵盖所有股本证券及基金,提高收市时的交易流通性并简化操作;并欢迎符合资格的不同投票权架构(WVR)公司纳入港股通交易,同时沪深港三地交易达成共识,完善及提升互联互通机制。

  所以在港交所积极的推动下,香港继续作为全球领先的首次公开招股集资中心,2019 年前三季度共有108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总集资额达 1,339 亿港元。其中,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是 2019 年前三季度全亚洲最大型的新股,也是全球第二大新股。而第三季度内,又有两家生物科技医疗公司来港上市,共集资42亿港元。

  而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为丰富产品类别,港交所在今年7月推出界内证,截止9月30日,已有 412 只界内证在联交所上市。

  此外,债券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大幅增长至人民币88 亿元,是 2018 年首三季的两倍多,第三季的成交量及投资者人数同创新高,每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129 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 215%,截止9月底,可参与债券通的机构投资者总数量为 1,311 名较去年年底的503名增幅达161%。

  营运支出方面,和2018年前三季度相比,因为就租赁采纳新会计准则令楼宇支出减少,所以港交所的营运支出减少了1%,但实际撇除有关影响,因为雇员费用及资讯技术支出的增幅,营运支出增加6%,其中现货市场因为战略项目增聘人手和年度薪酬调整增加最多为达到了5%。

  而此前,在9月11日,港交所曾宣布像拟向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作出要约,提出合并互利共赢,并因此花费了将近1.3亿港元的开支,其中包括应付专业顾问的费用1.28亿港元及其他成本200万港元。因为伦交所的拒绝,10月8日,港交所决定不继续作出要约。

  李小加对此做出的表示为虽然失望,但港交所仍会继续专注实现三年战略规划,严控成本,抓紧进一步发展增长的机会,目前因为沪深港通收益创新高、新股市场再度兴旺以及投资收益的回报,抵消了宏观环境影响下略见回软的现货市场成交量,港交所在2019年前三季度表现不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