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著名史学家孙盛这么评价姜维:“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于夫智勇,莫可云也。”

翻译过来就是:姜维从魏国投靠到蜀国,是不忠;在战乱中顾不上自己的母亲,是不孝;后来还带兵攻打魏国,是不义;蜀国都亡了还不自杀,是没有节气;带兵打仗还失去了国土,是没有智慧。

孙盛“有理有据”,对姜维进行“声罪致讨”。临了,还不忘记骂他一顿:姜维,你就是个不忠不义的人,你是魏国的叛徒!还是导致蜀国灭亡的乱臣贼子,你就是个愚夫!(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姜维都“臭名昭著”。

可是,他们忘了,忘记姜维是怎么被抛弃的:魏国太守仅仅是怀疑姜维有二心,就紧闭城门,留待姜维自生自灭。上邽回不去,冀城也进不去,到哪里,哪里都大门紧闭——活像一条丧家之犬。

所以,后世的历史学家裴松之看不下去了,他直接怼了孙盛:

臣松之以为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锺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

意思是说:孙盛,你骂的不对。当时姜维是故意投降的,他是在设计钟会。他让钟会构建起屏障,差点保全了蜀国的完整;再后来钟会反魏(实际上是他从中作梗的),给他兵权后,他还唆使钟会杀尽魏将,还在想办法干掉钟会……他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光复蜀国!

所以,姜维是计谋出奇,胆子够大的良将,绝不是你口中的不忠不义的愚夫!

这个评价倒也中肯。可没想到的是,一些专家、博主对此意见却很大,他们历数姜维的败绩,以求证姜维是个没能耐的大愚夫:

延熙十二年,他兵出西平,不克而还;延熙十六年,他包围南安(当时魏国的地盘),却粮尽退还;延熙十九年,官升大将军,却在段谷被邓艾打败,损失惨重;景耀五年,姜维出汉城,侯和,再次被邓艾打败。你看看,姜维这个将军简直失败透顶,昏庸无能!他不停北伐,穷兵黩武,搞得蜀国鸡犬不宁,他就是加速了蜀国灭亡的愚夫!

他们言之凿凿,有理有据:这可是历史记载的,可不是我瞎编的,这就是证明姜维是愚夫的事实。他们洋洋得意,似乎真理在握,不容置疑。

只可惜,他们的真理,只是个表象,到最后只会被狠狠打脸。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去全面了解史实,而这,才是更加真实的历史:

延熙十二年,费祎才是掌握军权的大佬,姜维只是个小弟。真实的三国史并非像《三国演义》说的那样,诸葛亮一死,姜维就大权在握。这个费祎,根本听不进姜维的建议,并且限制他,他所率领的兵力都没有超过一万人。延熙十六年,姜维虽粮尽退还,却没有跟魏军交锋,胜负未知;延熙十九年,姜维终于大权在握。他和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好汇合,结果胡济没到,自己却在段谷被邓艾痛扁一顿,导致损失惨重。景耀五年,姜维确实败给了邓艾。不过,史书《三国志》并没有描写战争过程,也没有说大败,只是说“为邓艾所破”。所以我觉得这次失败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或是事有蹊跷。

可姜维这个愚夫,他根本不懂为自己辩解,只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多。他更不会去说自己那些辉煌的成绩:

延熙十年,他平定夷族反叛,同年,凭一己之力,在洮西和魏国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人大战,还收服了胡王治无戴等人的部落;延熙十七年,又出兵陇西,打败魏军将领徐质,收复多个地方;延熙十八年,打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让王经损失数万人。景耀六年,他察觉到魏军要直取蜀国首都,上书刘禅让他严加防范,但被黄皓制止了,于是蜀国很容易就被灭了国。你说,姜维他是不是很蠢?他操心那么多干嘛?

他不该连年穷兵黩武,而是应该待在国内吃喝玩乐,坐等魏国稳定后前来灭国。他干嘛老想着乘魏国内乱,前去讨伐,只为了夺取本国生存希望?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对蜀汉后期政权有过分析: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二十九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统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袆;后十年是姜维。

此刻的魏国又是怎样呢?内乱频繁,皇位更迭厉害,处于多事之秋。

这期间,只要坚持出兵北伐,就能给魏国施加很大压力。这样,能够延长魏国恢复的时间,为蜀国争取更多发展机会。更有甚者,说不定魏国会内忧外患,分崩离析。

那么,伐魏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正是蒋琬费祎掌握大权的时期。

毕竟,蜀国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魏国。如果采取修生养息的策略,只会造成一种后果:蜀国还没发展,魏国就大兵压境,直接亡国。以攻为守,在消耗自己的同时,拼命消耗强大的对手,比坐等对手变强变大后,再来吞并自己更高明。

魏吞蜀吴是个既定的事实,何时吞并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北伐,是延长国运的很好选择。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何连年劳师动众,不惜一切北伐的原因。

遗憾的是,轮到姜维掌握大权时,已经没有多大机会。但姜维这个愚夫依然在坚持,他相信那点微弱的希望,他相信一切还有可能。于是,他沦为众口之矢。

姜维真是个愚夫,和诸葛亮一样傻。他干嘛要背负天下人的骂名,去赌这渺茫的希望?

他应该稳稳当当做个大将军,舒舒服服过日子,然后等魏军一到,就为国捐躯……如此,岂不青史留名?

你说,他傻不傻?是不是个愚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