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可以发电?这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位于双流区西航港街道的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却让这件不可思议的事变成了现实。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以《采天地之“能”》为题,聚焦了双流的绿色能源产业,重点关注了今年4月投产的我国首条大面积“发电玻璃”生产线。

世界最大尺寸碲化镉弱光发电玻璃;

世界首个全产业链园区;

世界首个“零”排放生产线;

中国首条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碲化镉生产线;

这是成都中建材历时8年多来交出的一份优异“成绩单”。特别是公司主打的大尺寸碲化镉发电玻璃一经问世就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引领了碲化镉产业界一个新的世界技术潮流。这为双流推动绿色能源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双流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贡献力量。

一片小小的“发电玻璃”到底蕴含了多大的力量?跟着双双到成都中建材去一探究竟。

碲化镉弱光发电玻璃

引领产业革命

双流区西航港街道空港二路558号,成都中建材的办公区和厂房都坐落于此。“现在公司整栋大楼的照明用电都是大楼外墙的‘发电玻璃’供的电,尽管是阴天,光线很弱,但是它依旧在正常工作。”工作人员“骄傲”地说。

据测算,将车间屋顶和墙体全部换成“发电玻璃”,一年可发电200多万度,这意味着车间白天一半的用电量可自给自足,就连电瓶车、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源都可以来自“发电玻璃”。

公司的主打产品—碲化镉弱光发电玻璃是天然的双玻型组件,工艺简单,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并且低能耗无污染,弱光也能发电,复杂环境条件下表现好,生产成本低,是第二代太阳能电池中产业化最成功的产品。

相较于美国制造的规格为1.2米×0.6米的小尺寸“发电玻璃”,大面积“发电玻璃”的发电效果更加稳定,但玻璃越大,镀膜难度越大。要把3微米厚的碲化镉材料均匀地、不间断地涂在玻璃表面,难度可想而知。

再难也要做。经过技术攻关,4月17日,全长550米的世界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业4.0的年产100兆瓦碲化镉弱光发电玻璃示范生产线正式投产。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发电玻璃”生产线

据业内专家介绍,这项创新型的新产品,将为中国的玻璃工业带来3个巨大变化:

在新材料领域,把中国的平板玻璃从建筑材料变成了可发电可滤光的功能材料,颠覆了传统玻璃工业技术体系。

对于民族工业,把中国从建筑材料大国提升为电子玻璃强国,进而为把中国提升到半导体材料强国打下技术和材料基础。

在建材行业内,引领了一场建筑材料革命。建筑的外墙不再只是水泥,砖头,幕墙,不再只产生建筑垃圾,不再是沉淀的资金,而是可发电的墙体,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住户和业主的免费发电机,也是光伏扶贫的有效工具。

用技术力量

变“废”为“宝

氯气有毒,氯化钠却成了食盐;镉元素也有毒性,碲化镉却让它变成了宝贝。成都中建材就是在变“废”为“宝”中开始的,当然,这也仅仅是个开始。截至2017年,公司共申请了5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计划在2018年完成200项专利布局,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集群。除此之外,经过资源整合,公司在关键的原材料(碲化镉、玻璃和透明导电膜)、工艺生产技术、生产装备等方面,获得了中国建材60余项专利的使用许可。

双流绿色能源产业优势明显

2020年突破500亿元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对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重大要求。他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抢抓机遇,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围绕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作出的安排部署。区委提出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航空经济之都、生物产业之城、电子信息之谷,就是要顺应产城融合发展规律,突出产业发展比较优势,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竞争力强、特色非常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

推进绿色能源、绿色食品、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重点发展绿色能源产业,聚焦光伏、核能、储能及动力电池、智能电网等领域,到2020年绿色能源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图据朱戈)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

双流这座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空港公园城市

未来的发展值得我们期待......

【来源:双流电视台 编辑 马榕骏 审核 周星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