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年龄轻,但和群众打得火热。吃得苦,耐得劳,工作办法多,为我们村的脱贫攻坚做了很多实事。”这是新寨村委会干部群众的由衷之言,更是一名驻村干部将热血奉献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写照。

2017年3月,公开遴选到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不到半年的李飞,基于之前一直在富源县大河镇人民政府工作,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被委派到富源县黄泥河镇新寨村委会担任驻村工作队员。驻村近两年来,他始终牢记职责使命,严格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抓扶贫,一言一行为群众,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与村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随着一条条进村道路的修通、一项项产业的成功培植、一间间宽敞安全住房的入住、一户户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这一切,无不凝聚着脱贫攻坚包保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心血、汗水,以及收获的欣慰之情。

踏破“鞋底子”,逐村挨户摸底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深入一线就没有接地气的底气。驻村以来,他始终把走村窜寨、遍访农户作为扣好驻村工作的第一粒“扣子”,用脚步丈量民情,躬身书写驻村答卷,认真细致摸排清、记录好村情民意、家长里短。足迹遍布所有13个村民小组及188户建档立卡户,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困难重重,只有勤走访、多入户才是迈开驻村工作的关键一步,为此该同事定期不定期到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家中“串门子”,了解各村组的“鸡毛蒜皮”、各家各户的“张长李短”,通过多轮多次入户,实时掌握各村组情况、农户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发展意愿、发展瓶颈,认真做好驻村日志,完成入户调查370余户次,撰写驻村周报、情况汇报和调研报告40余篇,绘制建档立卡户分布图,做到掌握村情民意向村组干部靠齐,走访农户勤用方言沟通交流。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加贴近群众,不走近农户、融入农户难以更深层次的了解基层,把“住穷亲”作为彻底的驻村洗礼,不仅深刻体会了习总书记“跳蚤关”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与农户夜谈拉近干群关系,知晓农户“掏心窝子的话”,住得下去消除与农户之间的隔阂,“老大难”的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与农户“甩开膀子一起干”,不怕脏、不怕累,把扫马路、捡垃圾等作为自己的事。

勤握“笔杆子”,想法设法找路子

入户调查是基石,那么材料撰写就是灯塔,指引挂钩扶贫村前进的方向。作为办公室长期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战士,驻村工作不仅要“接地气冲锋陷阵”,更要“搭天线落实项目”,在充分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汇报材料,多向单位领导汇报,争取项目资金落地,为挂钩扶贫村与办公室架好“纽带桥梁”,包保单位累计为新寨村委会协调项目资金1950万元,协调项目资金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集思广益建章立制,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是“老大难”问题,为此在广泛走访调查、征求意见基础上,创新性开展工作,为7个自然村协调广播设备,制定《农村人居环境大喇叭点名通报制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巡查检查台账》,要求每周巡查检查不少于2次,实行每周一大喇叭点名通报,同时撰写《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制度》《致新寨村民人居环境提升的一封信》,录制人居环境宣传广播。挖掘新闻线索展示正能量,驻村期间撰写新闻信息20余篇,撰写的《新寨村大喇叭发出脱贫新“声”》在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曲靖日报头版刊登,目前云岭先锋网、曲靖日报、珠江网、曲靖M等主流媒体上已刊登新闻信息10余篇。

甘当“泥腿子”,帮扶济困解“扣子”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特别是部分建档立卡户经济实力差、文化水平低,“小扣子”易变成“大扣子”,“大扣子”易变成“死扣子”。作为驻村工作队员,他始终牢记“没有干部的辛苦指数就没有群众的幸福指数”,多跑腿已成为平常事,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用真心用真情纾解民困,在新寨村委会大偏坡村有一位“爹死娘改嫁”的9岁的孤儿,母亲患有智力残疾,在父亲死后10天被娘家带走,改嫁至兴义市威舍镇后下落不明,小孩常年与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了解到民政部门孤儿救助政策后,为保障小孩以后健康生活,他多次到黄泥河镇民政所、威舍镇光辉社区、威舍及黄泥河派出所沟通协调,咨询救助政策,寻找人员下落,争取小孩母亲残疾鉴定结果,多方走访为小孩争取孤儿救助。在走访入户中,看到部分建档立卡户身处“布衾多年冷似铁”的窘迫中,御寒衣物难以保障,为此连续两晚彻夜失眠,撰写《向挂钩帮扶点特困家庭捐物倡议书》,向领导汇报后发动办公室力量为特困户捐赠物品。遇事多问是学习途径,更是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农户不知晓办理残疾证程序,多次向镇民政所、县残联、市残联咨询政策,厘清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办理程序,为残疾户填写申请表,告知办理程序。

常做“夜猫子”,勇于担当挑担子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事无巨细,业务量大、任务量重,面对困难压力,他没有退缩和逃避,全年基本在村,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勇于担当、主动担责,全面参与到村级各项事务中来,面对疑难杂症与村委会干部一起集中讨论、研究对策,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主动到各地学习先进经验,在产业发展上,航天科工集团计划在新寨投资2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为此向富村镇块泽村、水井村、鲁纳村学习借鉴运作模式;在人居环境提升上,学习十八连山镇村规民约制度,学习贵州省响水镇宣传标语制作;在展板制作上,学习富村镇、古敢乡部分村组、企业展板文化建设,多渠道、广角度汇集做法经验,结合实际勤于思考,借他山之石拓展思路、推动工作。面对繁重业务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实行“5+2”“白加黑”工作方式,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用心把一项项工程办在群众家门口,用情把一件件扶贫工作办成实事好事,用爱把一件件实事好事办在贫困户的心坎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