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间,*ST凯迪公告称,公司因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将自4月29日开市起停牌深交所将自公司股票停牌后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暂停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截止到4月26日,该股价收于1.05元。

*ST凯迪(000939.SZ)巨亏48亿再度被“非标”,暂停上市亟待宣判?

引人注意的是,近日来,包括乐视网、ST保千(600074.SH)、*ST德奥(002260.SZ)千山药机(300216.SZ)、*ST皇台(000995.SZ)在内的公司明确表示已触及暂停上市条件,而目前这些股票已停牌或即将停牌,等待交易所作出是否暂停上市的决定。而回顾上一年,暂停上市的公司有*ST众和、*ST上普、*ST海润、*ST华泽4家。而今年以来,触及暂停上市条件的公司至少已有6家,超越了上一年的总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而实际上,和*ST凯迪的“前辈”一样,该公司遭遇如此困局想必市场投资者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就上一年来说,公司身上的糟心事只多不少,高企的债务、大股东及关联方占款逾10亿元、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调查、股权和银行账户被冻结等雷点频频走进人们的视线里

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凯迪”)成立于1993年2月,前身是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质发电为主营业务兼顾风电、水电的清洁能源平台型公司,1999年9月在深交所挂牌,被称为生物质发电第一股。此外,公司下属已运营生物质能电厂共计47家,总装机容量1392MW,但目前公司正常营业的生物质发电厂仅有13家。

连续两年亏损超百亿

*ST凯迪也曾有春光灿烂的日子,上市初期,股价由18元/股飙升至最高的65元/股且业绩也呈现稳定状态,其中,即便是财务成本大增的2016年当年仍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4亿元。但好景不长,当年延迟近两个月2017年年报披露后,*ST凯迪2017年营业收入为54.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81亿元,同比下降813.74%其中,*ST凯迪计提资产减值21.17亿元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报告,深交所对其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凯迪生态被戴上“*ST”的帽子

受到上述的利空影响, 2018年7月2日公司股票复牌后,股价曾连续走出24个一字板跌停板,股价从4.99元/股跌至1.22元/股,跌幅已逾6成,可谓叫相关市场投资者大跌眼镜。

*ST凯迪(000939.SZ)巨亏48亿再度被“非标”,暂停上市亟待宣判?

但显而易见,该公司并没有“洗心革面”,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4.04亿元,同比下降56.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8.10亿元。同时,公司调整了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数据,由亏损23.81亿元调整至亏损54.04亿元

*ST凯迪(000939.SZ)巨亏48亿再度被“非标”,暂停上市亟待宣判?

此外,*ST凯迪引发的债务危机也不容忽视:公司2018年到期的有息债务本息合计为218.94亿元,由于集中兑付金额巨大且无法轻易承担,已发生多起债务违约

格隆汇app查询显示,截至2019年3月22日,*ST凯迪共有26个账户被冻结,申请冻结金额为86.88亿元,但被冻结账户的余额仅为2236.49万元;公司旗下54家子公司的143个账户被冻结,申请冻结金额为55.90亿元,但被冻结账户的余额仅为4262.80万元,且截至2019年4月18日,*ST凯迪逾期债务共计124.19亿元势必会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业绩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而使得*ST凯迪陷入如此进退不得的经营困局的则是蛇吞象的野望,即为扩大资产规模而进行盲目扩张,选择短贷长投,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去杠杆导致资金链出现巨大缺口而坑了自己

生物质发电的新市场

虽然*ST凯迪的表现使市场投资者心寒,但这并不代表其背后的行业“无利可图”

就目前而言,生物质发电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应用方式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全球范围内都在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其增长空间也在不断扩容:截至2018年底,全球共有3800个生物质发电厂,其中2018年新增的生物质发电厂(BMPPs)数量约为300个;而得益于各国对生物质能发电补贴政策,预计至2027年新增数量达到1900个,每年新增超过200个,到2027年底全球生物质发电厂达到5700个

具体而言,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生物质发电技术,而基于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再加上相关部门对农林废弃物收集处理的重视,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空间较为广阔,即随着生物质能发电的快速增长,生物质能装机和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上升。

格隆汇app查询显示,2016年我国生物质能源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重为4.20%,2017年上升至4.68%,2018年达到4.84%;2016我国生物质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2.13%;2017年上升至2.27%,2018年达到2.45%。2017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并网装机容量1476万千瓦(不含自备电厂),同比增长21.6%,全国生物质发电量增长至7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3%;截至2018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0%。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1781万千瓦,同比增长20.7%;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87万亿千瓦时,其中生物质发电9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可以看出我国生物质能装机和发电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之势。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基本能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届时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约5,80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

然而,尽管我国近年来对生物质能源的应用和发展有所看重,但比起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而言,在我国生物质发电还处在从导入期走向快速发展期的阶段中,依旧需要更为正面的政策和技术的支撑。

结语:

首先,生物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之一,在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之下,生物质能发电在各国能源供应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其能源地位也随之不断上升。但就目前而言,生物质发电连同生物质燃料所在的这一行业还并不成熟,除了需要相关政策的辅助支持,相关企业也需要在技术、成本方面有所提升,其中,技术将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催熟”生物质燃料收储运体系的同时,有效提高机组的热效率输出电能以提升生物质电厂转化效率,进而提高燃料成本的盈亏平衡点以及整体盈利水平,从而为培育生物质能发电而助力

但对*ST凯迪而言,如今在经营方面陷入四面楚歌之际,当务之急还是需要解决“内患”,即由经营不当而引发的债务危机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该公司需要通过以资产债务股权为核心的重组方式去自救,例如通过出售非主营业务资产回笼现金,减轻部分压力,又或是优先偿付燃料供应农户欠款、补发员工工资等,从而挽回一定的市场信心,最终着手恢复生产,开始重头再来,虽然目前是否暂停上市还未有一个定论,但可以说的是对于*ST凯迪而言,这一回血之路并不容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