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运河独此一环。

一边是白墙黑瓦的古建筑,

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

运河连接着历史云烟与现代繁华,

滋润着城市的心怀。

信步运河畔南长街与南下塘,从街头到街尾,目光所及皆是美景,不禁让人品味其中的幽静、雅致和文化底蕴。今天我们就来数数清名桥街区的书店书堂。

百草园书店南长街店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相伴20年,百草园始终坚持与读者在一起。百草园书店南长街店位于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百草园书店开展线下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自2014年开店以来,百草园南长店每年开展线下公益文化活动百余场,为市民提供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秉持“推广阅读,传播文化,以书会友”的经营理念,百草园书店力求打造一个高品质的锡城文化生活圈。

地址:南长街二期511号

茉莉*那美

如果你对书籍、艺术、红酒、咖啡、音乐等感兴趣,或者对阅读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坐着安静的品读,而是希望相遇,相知和分享,“那美”会让您有意外的收获。

这家那美与总店有一个不同,就是名字里多了一个清雅的“茉莉”。这里是一个集读书,咖啡,电影,红酒,手作,餐吧等于一体的文艺沙龙。藏在具有历史感的南下塘民国建筑内。自有一方天地。

集多个国家的书籍于一隅,藏书量虽比不上大型书店,但几乎都是精选的小众国内外文学,电影控们也会爱上这里,只要你用心看,总会发掘到很多海报、限量杂志等衍生品。

茉莉那美餐吧区的环境很是幽静,很适合想独处的人。安静的看书写点东西,做自己的事情。真正爱书的人可以不被打扰,完美诠释“这里有好看的,这里也有好吃的”。空间里面的灯光看着非常舒服,很多人能带着电脑和书在这儿一待就是一下午。

地址:南下塘18号

199D书店

作为无锡城首家众筹书店,199D咖啡书店是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个案,也带来了一种完全创新的模式,书店拥有着80多名股东,各行业精英云集。

在这里,以书为媒介,注重的是人的交流、智慧与资讯的互通有无。聊天、创业;读书、交友;相亲角、读书会……书店已经成为一个人际交流的平台,某种程度上讲,承担了类似3W创业咖啡馆一般的角色。店里三分之一的图书来自公益捐赠,定期的公益活动和课程也让这家书店更具特色。

地址:南长街428-430号

古人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我们的孩子更需要读书,

需要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在清名桥街区,

我们还寻到了两处现代书堂,

在这里,主办者传播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交流,举办活动,

书香联起给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年青人。

一格书院

何必山巅共水涯,闲心幽远此相宜。喧无车马红尘少,乐有琴书白日迟。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精神瑰宝。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

喝茶、读书,教授博学,从事中华文学的学习,是这家书院的主旨。从书法绘画手作体验等各种文化参研中,孩子们体验东方文史之美,学到知识,交到朋友,从礼仪技能习性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精神滋养。

一格书院志在弘扬中华传统的一格,自然也欢迎普通市民来这品茗、读书、谈古论今。夏去秋来,时光变得如此匆匆。惟在一格书院,心灵得与经典靠近。于笔墨琴茶之间,与国学相遇……

地址:南长街426号

杨柳风学堂清名桥校区

这里是无锡首家推行非应试类的提升阅读兴趣的民间学堂,开展公益读书活动,推广学生诗歌阅读与写作。

杨柳风学堂的语文课与众不同,从人文通史、哲学、美术、音乐、戏剧等文艺门类开始,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知道“语文”远非语文课本里的样子。在杨柳风学堂,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字作品,诗歌、散文、俳句、剧本、小说精彩纷呈,从中可以发现孩子们内心的呈现、写作技巧的运用,对生活的冷静观察,还有他们想象力的美妙。

地址:

清名桥畔运河艺术馆c馆

梁溪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

该馆又名——南书房。南书房位于南长街一米阳光后面的金钩桥弄,虽与繁华的南长街仅有几步距离,小小的门头和质朴的院落却别有一番静谧味道。

书房最大的亮点就是昼夜开放无人值守全程自助借阅的服务模式,市民可以凭梁溪图书馆的借阅证或者刷身份证进入书房,借阅、还书都在自助机上完成,十分便捷。据悉,目前馆内约有3000册图书供市民借阅,而梁溪区图书馆将定期对图书进行补充、更换。

白天,它隐藏在游客三三两两的瞩目里,到了夜晚,希冀那抹独有的暖色灯光,能穿过你熙熙攘攘的内心,直达灵魂的净土。

地址:南长街一米阳光餐厅旁金钩桥弄内

开卷有益

读书带来的改变不是立竿见影,

而是潜移默化,深入骨髓。

记住的变成了知识,

忘记的成为了你的气质。

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生活的本源,

在运河边找到缕缕书香吧……

内容转自风情古运河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把旅行交给无锡

版权及声明

1、本微信号所转载的文/图/音视频等,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仅作分享。

2、本微信号所转载内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不愿意在此刊登,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