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聚会,拒绝约饭,拒绝混群之后,我的人生清爽多了。

  人到25+,日子要计算着过。

  为什么?因为曾经浪费掉的时间太多,且无法追回。早几年,一川也会学着励志作家的口吻辩解一句,“谁的青春不迷茫”,但过了25,sorry,再迷茫下去您这辈子还能清醒么。

  何谓迷茫,简而言之,就是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明确的方向,刚上大学时对未来缺乏了解,不知道职场意味着什么,迷茫情有可原。但毕业后几年还迷茫,就是态度问题了。

  跟一些自称迷茫的年轻朋友聊过,症状大致都是:这也不想干,那也不想干,这个太累,那个太无聊。

  聊到最后只能无情戳穿:您这不是迷茫,这只是单纯的懒啊。

  25岁以后,每个人都应当有清晰的阶段性目标,例如考下一张高含金量财会证书ACCA,例如学会编程。为了实现目标,除了珍惜时间,还要主动减少浪费时间的活动。

  01.退群

  自从流量白菜价了,分散注意力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尤其通讯软件里的数不清的群。

  中学毕业,多了一个中学同学群,大学毕业,又得加一个大学同学群,工作后,还得加一个同事群,公司大群,部门大群。这些群在微信里牢牢占据上半屏,动不动99+的聊天记录,让你忍不住每隔半小时check一遍。

  作为搬砖5年的老鸟,一川的建议是:全退,你根本不会错过。

  首先同学群,中学同学早已物是人非,当你还在朝九晚五上班时,别人已经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事业,早已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退。大学同学毕业后五湖四海,你所在的城市和他们不同,你们的行业也早已不相干,你分享的本行业的梗图,别人也找不到笑点,你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强行忆当年只会造成尴尬,退。

  同事群,也只需要留一个本部门交流工作的群即可。大群里有刷不完的搞笑段子,但都跟你无关。

  各种因兴趣加入的群,多半都是无关聊天,有用信息密度极低,退。

  自从退了18个群,每天拿起手机的次数减少了三分之二,整个人生都豁然开朗。

  02.减少各种会议&培训

  公司组织各种员工活动,又是培训又是动员大会,说好的1小时,往往都要拖到3个小时。关键是!3个小时做专业分享倒还好,但每次都是领导“简单说两句”,各种画饼各种打鸡血,完全不理会底下昏昏欲睡的听众。

  除了公司的会,还有各种读书分享会,行业知识交流会,行业大佬见面会。

  年轻时喜欢热闹,乐此不疲地奔赴这类场合,除了换回几张朋友圈照片,收获微乎其微。

  当你真正想要学习一门知识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沉下心来读一本书,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

  如何判断哪些会议值得去,一个简单标准是:当你觉得在一个活动中自己一定会无聊到刷手机时,那就别去。

  03.减少约饭&聚会

  同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周末偶尔约个饭,互相吐槽一下工作,展望一下未来,减压又能增进友谊,有何不可?

  确实,和朋友约饭是繁忙工作中少有的调剂,但约饭和聚会同样会严重压缩个人时间。

  周末本来决定看高顿F8的网课,结果进来一条微信,朋友发来一家小龙虾餐厅链接,去还是不去?一次两次还好,去多了,一个人的学习习惯也就形同虚设了。

  到了一定年纪会明白一个事实,成年人社交的本质是利益交换,重要的时候,人们总是先想起那些有实力的真大佬,而不是出入各种场合的交际达人。

  更何况,真正的朋友不必经常见面,而需要见面时,打个飞的就去了。

  25岁以后,不约饭不水群是每一个学习者的自我修养,因为手中的每一分钟都已标好了价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